大宋帝國的商人很強,卻也懂得見好就收。
更何況李牧處置那些拒不搬遷的百姓,直接打暈帶走。
商人獲得了新的商機,就不再把違約當回事了。
反正大漢帝國進攻雁門關,就是人力不可抗拒因素了。
當然了,也有商人不願意失信於人,不顧漢軍的警告,企圖把物資運到雁門關。
李牧對於那些不聽勸告的商人,直接下達了誅殺的命令。
數百名商人的人頭,殺雞儆猴的決斷,漢軍終於完成了從北面封鎖雁門關的計劃。
李牧把處置商人的情況向劉正彙報。
劉正提醒說:“李將軍,處置那些誠信為本的商人,是為了漢軍的封鎖計劃。原則上我沒有意見。只不過讓那些人曝屍荒野,不僅有損漢軍的仁義之名,還容易產生病害。我會安排人厚葬那些人,希望你可以理解。”
“陛下,這件事情還是交給我去做吧!”李牧說道。
“也好,由你親自出面,效果會更好。”劉正說道。
李牧決定趁熱打鐵,當著無數商人的面,把犯事商人的遺體擇地安葬。
前有蕭衍善待傷兵,今有李牧厚葬犯人。戰場人道主義,漸漸地有了雛形。只不過還沒有形成體系,更沒有獲得官方的認可。
就在漢軍攻打雁門關的時候,襄陽城的蕭羽,在得知李牧的舉動之後,直接向所有的勢力都發出了邀請,準備就戰場人道的相關問題進行討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邀請函進入長安之後,蘇秦派韓兌前往襄陽城參加會議。
東吳大帝也派出了重臣陸遜,對戰場人道的倡議者給予了重磅支援。
正在攻打冀州的唐皇李丹青,也派出了長孫無忌參加會議。
許昌城下,趙光望著燙手的邀請函,只得派出趙普前往襄陽城。
除了大勢力之處,所有的小勢力也都聞風而動。
襄陽城中風起雲湧,蕭羽直接在兼愛酒樓包了一棟樓,用於招待各方勢力的與會者。
在戰場人道會議的見面會上,蕭羽開門見山地說道:“我們沒有辦法阻止戰爭,畢竟大家都需要利益。軍人要戰功,文人要名聲,商人要利益,百姓要安全。在利益的驅使之下,誰也無法忍住誘惑。只不過戰爭也是需要規則的。”
蕭羽直接以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為切入點,闡述了戰場人道的可行性。
畢竟戰爭不管怎麼打,決出勝負之後的和平,才是整個時代的主旋律。
和平需要對話,使者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不斬使者的潛規則就深入人心了。不管出於什麼樣的理由,斬使毀書的行為都是要受人詬病的。
既然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可行。那麼把單位的使者變成群體的俘虜,從而建立優待俘虜的相關制度,也就具備了理論基礎。
戰場拼殺,是證明勇武的重要途徑,軍人很難拒絕。
然而戰鬥結束之後,面對喪失反抗力量的俘虜,再以暴力手段誅殺就說不過去了。
畢竟俘虜既然放下了武器,就應該獲得生命權。
蕭羽的第一份提案,也漸漸地醞釀成型了。
望著敵對勢力的代表在兼愛酒樓推杯換盞,談笑自若。蕭羽的信心也就多了幾分。
對抗是暫時的,和平才是所有勢力追求的目標。
既然大家註定要走到一起,為什麼不在碰撞的過程中儘量的減少私仇呢?
殺俘一時爽,仇恨萬年長。何不優待俘虜,讓大家稱量公道人心。
喜歡興漢使命請大家收藏:()興漢使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