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帝孫權的使者抵達蒼梧前線的時候,周瑜的大軍剛好攻克蒼梧郡城,陣斬太守吳巨。
一身殺伐氣息的周瑜看完吳帝孫權的手書之後,當即奮筆疾書:
臣以為江夏初定,南郡新得,北有興漢軍窺視,中有荊南世家蠢蠢欲動。此刻吳蜀大戰,東吳收蜀中逆臣在前,無禮掀起戰端在後。倘若興漢軍借勢南侵,則吳地不復為東吳所有。
今宜遣返張達和範疆,不給蜀軍東侵的藉口。待到他日荊南民心歸吳,方可再起伐蜀之姓。蜀帝劉備身為漢室宗親,荊南民心天然依附,吳宮上下不得不察。
吳帝孫權見周瑜力主言和,於是就派人通知諸葛恪,遣返蜀中逆臣張達和範疆,維持南郡穩定。
諸葛恪驚呆了。張達和範疆攜師歸吳。這標誌著部分蜀軍將士對東吳的認可。吳帝孫權的詔令,無異於自毀長城。此例一開,天下再無降吳之臣了。
然而君命不可違,諸葛恪親自拜訪張達和範疆,把吳帝孫權的詔令直言相告。
張達說:“將軍言重了,我等死不足惜,東吳大失人望。只怕從今以後,東吳不再得人。宏圖霸業只怕是鏡中花,水中月!”
範疆尋思,既然大仇得報。吳帝孫權不肯容留叛國之臣,遣返之事再無更改的餘地。與其活著回蜀中受辱,不如死了來得痛快。
張達與範疆對視,兩人心意相通。於是就請求諸葛恪——允許他們自殺以保全歸吳將士。
諸葛恪說:“兩位身死之後,我得取首級送達蜀中。得罪之處,還請見諒!”
張達說:“無妨!”
說完之後,張達橫劍自刎,範疆撞柱而亡。
諸葛恪命人割了二人的首級,又遣一隊蜀軍降卒攜首級回蜀中交差。
蜀帝劉備攜一眾文武大臣祭拜張飛,又在墓前大開殺戒斬了那隊降卒。
諸葛亮對於劉備的失態心存憂慮。法正本來大病未愈,又受到了新的刺激,更是臥床不起。
吳帝孫權遣返張達和範疆首級的示弱行為,不僅沒有換得和平,反而勾起了蜀帝劉備的伐吳決心。張苞受命取代父職,成了巫縣蜀軍的主將。
為了加強伐吳的力量,蜀帝劉備還從筑陽關抽調關興前往巫縣。人道是:十萬雄師出巫縣,兄弟同心討夷陵。
周瑜判斷失誤,不僅絕了後人歸吳之心,還讓蜀帝劉備得了伐吳的藉口。
本來吳帝孫權可以理直氣壯的以張達和範疆為藉口揭穿蜀帝劉備的偽善。如今殺了人還送首級歸蜀中,有理也變成無禮了。
蜀帝劉備在張飛墓前斬殺迴歸的將士,就是把伐吳的理由給坐實了。
周瑜得知張苞繼承父職,才知道劉備伐吳之心不死。他深恨諸葛亮的算計,抓緊時間佈置蒼梧郡的防務。
吳帝孫權先得知張達和範疆自盡,再收到張飛墓前的刑殺情報,未了還有張苞前往巫縣繼承父職的訊息。
對於江陵的諸葛恪,吳帝孫權徹底的不放心了。萬一諸葛恪不肯冒犯諸葛亮,東吳的防線就形同虛設了。
驚出了一身冷汗的孫權,忙讓周瑜輕裝前往江陵,主持吳蜀對峙的南郡戰局。至於諸葛恪,則前往蒼梧郡主持對交州作戰。
周瑜判斷失誤讓東吳損失了人望,與諸葛恪完成交接之後,立即對巫縣的張苞和關興發起了攻勢。
吳軍多日連戰連捷,蜀軍節節敗退。巫縣外圍盡入吳軍之手。周瑜總算是見識到了蜀軍上大不死不休的戰鬥。
吳將馬忠試圖瓦解蜀軍的抵抗之心,臨陣高喊降者不殺!蜀軍上下哪怕是身陷絕境,也不為所動。
馬忠問:“大都督,為什麼蜀軍戰鬥力不強,卻又誓死不降?”
周瑜嘆了一口氣,緩緩的回答說:“張達和範疆的死,絕了蜀人的降吳之師。從今往後,天下再無歸吳之臣。以自殘求苟安,是本都督做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