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琮的乖巧並沒有換到平安無事的結果,反而讓南郡變成了吳蜀爭奪的戰場。
諸葛恪屯兵江陵,蜀帝劉備決定御駕親征。張飛自覺追隨大哥開創基業,四十年只會闖禍,並沒有傍身立世之功。此番東征,應是平生最後的立功機會了。
張飛駐軍巫縣,命令部將張達和範疆限期打造攻城器械,準備強攻夷陵,拿下東征第一功。
當時巫縣連日大雨,山洪泥石流綿綿不絕。道路堵塞,樹木受雨水浸潤之後不僅變得沉重無比,還讓隨軍工匠作業的時候難以掌握尺寸。
張飛規定的期限漸漸的迫近,天氣放晴卻遙遙無期。張達和範疆只能以軍令如山為由讓蜀軍雨中作業。
蜀軍上下怨聲載道,再加上雨中上山伐木,被雷電劈死的人不計其數。後來才有打雷下雨的時候,不要站在大樹下的警示語誕生。
張達和範疆與蜀軍將士同甘共苦,所有的將士對張飛的嚴令敢怒不敢言。利用被雨水浸泡的樹幹打造出來的攻城器械,根本就無法應用在戰場上。
天氣放晴的時候,張飛前往器械打造營視察。雨中打造的攻城器械風乾之後,原本緊密合縫的關節位置,居然出現了偏差。
張飛親自登上一架攻城車。腳下一用力,攻城車咯吱亂響不說,還出現了移位和變形。
暴露的張飛矛挑攻城車,輕輕一甩就散架了。
張達和範疆臉色大變,忙帶著器械營下跪請罪。
張飛不聽解釋,命令親衛重責張達和範疆五十大板,其餘將士三十大板。
張飛的部眾並不是鐵板一塊,特別是作為軍紀執行人的親衛,居然起了公報私仇的心思。對於張達和範疆,親衛不敢下重手;對於那些普通的匠人,可就沒有什麼顧忌了。
捱了五十大板的張達和範疆沒有什麼大礙,受責三十大板的普通匠人倒是死了十幾個。張飛沒有察覺到其中的貓膩,甩袖回了營帳。
建功立業的夢想破碎了,越想越氣的張飛居然喝起了悶酒。他一個人喝不出奇,還命令左右親衛一起喝。親衛不敢拒絕,只得捨命陪君子。
張達和範疆見有機可乘,在酒水之中加了料。那些淺嘗輒止的親衛中了招,紛紛不勝酒力。至於張飛,更是連從不離身的丈八蛇矛都無力舉起。
當夜三更時分,張達和範疆秘密的集結器械營將士,把利害關係說了一通,決定拼死一搏。四十年隱忍,終得復仇之機。
張飛作為神將,即便是醉酒,也擁有強悍的武力。一番惡鬥斬殺百餘人,最後被範疆偷襲倒在了營中。
蜀軍器械營謀害了主將張飛之後,在張達和範疆的帶領下投靠了吳國。
張飛遇害的訊息傳遍天下,令四國軍方起了警惕之心。
郭嘉看著手中的情報,忍不住的嘆息說:“莊主,喝酒誤事之最非張翼德莫屬!”
劉正說:“酒壯英雄膽,量過害無窮!軍中將士貪杯,臨戰須飲,勝戰必飲。傳訊興漢宮,重申軍中禁酒令!特別是戰時禁酒,不得有絲毫的鬆懈。”
興漢軍上下掀起了禁酒狂潮。
劉立問姜維如何禁酒?
姜維以為禁酒絕非單純的禁止酒水,而是改變供需關係。提高酒的品質與價格,減少酒的數量。簡而言之,就是讓大部分將士都喝不起酒。
劉立採納了姜維的建議,對酒水採取了加徵禁酒稅的策略,同時在冀州,南陽和河東三地建立高檔酒生產基地,用以取代低價促銷的范陽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