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忙解釋,想要平抑糧價,就得殺人。
而此番炒作糧價的人,就是曹洪。
如果曹洪不死,豪強就會繼續的囤積居奇,曹操軍投入多少糧食進入市場,就會被豪強分食得一乾二淨。
以曹操軍目前的糧食儲備,跟豪強展開糧價爭奪戰,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也就是說,正常的商業手段打壓豪強,是行不通的。
然而要使用法律手段對豪強進行摧殘,曹洪就是一個繞不開的坎。
荀彧總結說:“殺死曹洪,兗州糧荒自解。”
不殺曹洪,等到百姓流失過半之後,豪強為了保住剩下的人口,也會主動的平抑糧價。
畢竟高價糧沒有了市場,豪強在獲得了巨大的利潤之後,當然得想辦法留住必備的人口。
有糧食缺口的存在,糧價才有炒作的餘地。
要是兗州沒有人了,糧食缺口就會縮小,再想炒作也沒有人買單呀。
戲志才說:“主公,文若的話在理。”
死一個曹洪,那是在向豪強表決心。
為了留住人口,殺人的刀是絕對不會猶豫的。
想要成就大事的人,至親也是可以犧牲的。
曹洪的死還有一個意義,那就是——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這可是依法治理兗州的最好宣傳手段。
豪強再想對抗曹操軍政策的時侯,就得掂量掂量了。
曹洪聽到這裡,就知道禍闖大了。
曹洪大禮參拜曹操,義正辭嚴的說:“主公,我願意赴死!”
只是家人無辜,還請代為照料,畢竟同為曹氏子弟,打斷了骨頭也是連著筋的呀。
曹操的梟雄本色,這一刻就展露出來了。
曹操說:“子廉,不用跪了。”
兗州雖然名為曹操軍治下,但是有名無實。
如今的兗州,依舊在豪強的控制之下。
曹洪就算是不犯錯,別的豪強也會拿曹家的人大做文章。
他們總得找個名正言順的藉口,來光明正大的反對曹操軍頒佈的政令。
曹操軍發展至今,最大的倚仗就是曹家和夏侯家的子弟。
倘若不講親情斬殺曹洪,心腹之人離心離德還是小事。
一旦豪強以訛傳訛,天下人就會沒有安全感。
惡名一旦傳出,就不會有人主動投效曹操軍了。
諸侯發展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曹洪按律當誅,然而以曹操軍的實際情況來說,殺了之後就會斷了根基。
世人不會去深究曹洪的罪過,只會認為魏武侯曹操苛待臣屬,濫殺功勳大將。
更何況曹洪在函谷關追擊戰中救了曹操一命。
這可是救命之恩。
無論曹洪犯了什麼錯,哪怕是謀反大罪。
於情於理,曹操都不能殺害曹洪。
否則一個忘恩負義的罵名,肯定是逃不掉的。
更可怕的是——曹洪功勳卓著,要是性命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