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的守財奴性格,更是讓這場危機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曹操問:“文若,兗州的糧食問題解決了嗎?”
荀彧回答說:“主公,真是奇怪呀!”
三百萬斛糧食投入市場,應該徹底的平抑糧價才是,怎麼可能會出現糧價不降反增的情況呢?
戲志才說:“主公,還是找曹洪過來問一問吧!”
曹操聽了戲志才的話之後,也覺得只能先了解一下情況。
於是就派人去找曹洪。
曹洪直接告訴曹操,兗州糧價還有上漲的餘地。
畢竟兗州百姓手中的存糧,還可以支撐一段時間。
等到普通百姓手中的糧食完全消耗之後,糧食的價格才會上升到一個相對的極限。
到了那個時候,曹操軍再拋售手中的糧食,肯定能做到利益最大化。
曹操軍的糧食問題,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
夏侯家,曹家等家族,不僅可以收回成本,還能小賺一筆。
曹操說:“子廉,你的想法很美好。”
然而糧食問題事關重大,牽一髮而動全身。
僅僅是三天時間,就有二十萬流民湧入了定陶城。
再要拖上十天半個月的,兗州還能剩下多少人呀?
曹洪說:“人少才好呀,反正咱們也養活不了那麼多人。”
戲志才說:“子廉將軍,曹操軍目前有兵員十萬,治下總人口兩百餘萬。”
平均下來,二十幾個人養一個軍士。
再減去不事勞作的豪強,和那些沒有勞動能力的人。
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大概的比例是十個人來養活一個閒置人口。
要是人口流失,種田人的壓力就會上升。
要是達到了以五養一的極限之後,曹操軍只怕不用別人來攻打,就得自行崩潰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諸侯之間,首先拼的是軍力,然而到了最後,還是要拼經濟實力的。
餓著肚子打勝仗的情況,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
曹洪這才知道,原來糧價事關人口動向。
兗州糧荒,百姓就得向四方遷移。
雖然安土重遷,但是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曹洪說:“主公,我錯了,我現在就去放糧。”
曹操嘆了一口氣,搖了搖頭說:“已經遲了。”
倘若不是曹洪自作主張,憑藉著斬殺邊讓和張邈的餘威,趁機放糧平抑糧價。
豪強在驚懼之下,不敢忤逆曹操軍。
這場兗州糧荒,自然就可以消彌於無形。
然而曹洪這麼一鬧,曹操殺人立威的目的就成了一個笑話。
豪強以曹洪為榜樣,把曹操給逼上了絕路。
曹操如何處置曹洪,將直接關係到曹操軍的糧食政策。
荀彧說:“主公,為了糧價,必須要當機立斷。”
曹洪問:“文若,你這話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