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大喜之餘,表全柔為桂陽太守。
全柔的兒子全琮,年僅十七歲,卻是屢建功勳,積功升了桂陽都尉。
全琮此次北上,一是為了押解糧草輜重到長沙城;二者就是替父拜見主公孫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周瑜見全琮酷似孫策,這才多留了幾天。
周瑜說:“伯符,子璜有勇有謀,值得栽培;仲謀雄略初顯,也不能浪費了。”
周瑜的這番話,純粹是和稀泥。
畢竟事關軍權的歸屬問題,作為臣子,根本就不敢心存染指。
孫策問:“公瑾,要不咱們也學魏武侯,你認為怎麼樣呢?”
周瑜苦笑著說:“伯符,你的想法沒有問題。”
問題是——孫策軍缺錢,無力供給兩支軍隊。
孫策搖了搖頭——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然而兵不練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
有條件要上。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孫策豁出去了,全琮南下桂陽,秘密訓練一支三千人的山地叢林軍。
糧草輜重,全琮自己想辦法。
搶山越人也好,自力更生也好。
孫策一概不過問,只要結果——一支擅長山地作戰的精兵。
周瑜見孫策耍賴,擔心的問:“伯符,你就不怕嚇跑全琮嗎?”
孫策說:“公瑾,我這不是沒有辦法嘛!”
死馬當成活馬醫,走一步算一步吧!
周瑜無奈,只好決定試上一試。
要是成了,既得了一員大將,又有了一支可戰之兵。
要是不成,也能鍛鍊一下全琮。
無論結果如何,都不吃虧。
打定了主意的孫策,立即召見了全琮。
周瑜把建軍的想法,以及編製成軍存在的困難,都講了個一清二楚。
全琮初生牛犢不怕虎,居然興高采烈的接受了命令。
孫策大喜之餘,任免全琮為平越將軍。
特許山地作戰軍,可以不經請示,自行開戰。
簡單的來說——就是便宜行事。
孫策給不起錢,就只能給政策,授予全琮特權了。
全琮帶著任命書回桂陽了。
緊接著,孫策又召見了孫權。
孫權牽著六歲的妹妹孫尚香,一起拜見孫策。
孫策直接開門見山的說:“仲謀,你也不小了,是時候為孫家的大業做出貢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