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想去北京
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俄羅斯由於産業發展不均衡,導致經濟大盤接近崩潰。他們的重工業發展很好,特別是航空業和軍工業,但是輕工業幾乎停滯,整個社會對生活用品都有非常旺盛的需求。
彼時,我們國家正值改革開放,俄羅斯進出口貿易如火如荼,尤其是北京的雅寶路,那時候堪稱中俄貿易的光輝歲月。
1994年,在雅寶路隨隨便便轉一圈兒,滿大街都是俄羅斯人,還有俄文門面和招牌,生意更是火得一塌糊塗。每年雅寶路都會産生幾百個百萬富翁,幾十個千萬富翁,幾個億萬富翁。
工人們忙得連飯都吃不上,到處都是拉貨的板兒車,板車小哥個個都一口地道的俄國腔,要是不會說兩句“哈拉少”,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那時,王惠的三哥王嘉就在雅寶路打包貨物。
1994年大年初二,王惠挺著五個多月的大肚子回孃家拜年。
席間,王嘉正好說到北京好發展,他問李武去不去。
李武看王惠大著肚子,又每天帶著一個亂跑的李爭爭,時而因為昭昭不在身邊而抑鬱,他一時之間犯了猶豫。
回到家吃晚飯的時候,李武問王惠:“媳婦兒,今天三哥說去北京,你怎麼想?”
“你想去嗎?”王惠垂眸給李爭爭剝雞蛋,沒有看他。
“我想去,你這肚子裡又多一個,總得先解決咱們幾口子吃飯的問題吧?”李武說得真誠又坦蕩,貧賤夫妻總是百事哀的。
王惠與他對視,而後點點頭,“嗯,先幫我解決一個問題你再去。”
“什麼?”
“肚子裡這個孩子出生時正好和爭爭間隔四年,你去跟媽說,我要去醫院生。”王惠說得很堅定,女人用命生孩子,她是深有體會了。
“好,咱們去醫院,找婦科最好的醫生,你老公我出去掙錢,回來給你和孩子們花。”李武也認真的承諾道。
當天晚上,李武就去老院子了,他一進屋,趙梅正在吃鹹菜喝粥,“媽,我爸呢?”
“今天計生辦有任務,你爸去抓超生了。”
“噢。”
“今天去你老丈人家拜年了?”
“去了。”
趙梅冷笑一聲,“給你老丈人、老丈母孃拜年,也不給你爸你媽拜年。”
“媽,大年初一不是拜了嗎?”
“這次去又沒少給你老丈母孃買吃的喝的吧?”
“我過年是不是給你錢了媽。”
“你給我錢了,沒給我買東西呀!”
“那我給人家買東西了,沒給人家錢呀!”
趙梅露出滿意的神情,她問:“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