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吳曉波這個被逼出來的銷售辦法,讓後來的江山集團,在銷售方面,一直優秀於其他公司。
這一次,張靜從總公司帶過一個銷售骨幹來,就由他來遴選和培訓這八個現在還是二百五,以後將成為銷售精英的所謂人才。
他先讓八個人惡補晶片知識,主要是讓他們明白,他們的產品用在什麼地方,什麼性質的公司會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只給三天時間,三天以後考試,不合格的淘汰。反正他手裡有備用的,走一個立刻就打電話叫一個來。
米國人可從來沒經歷過這種不眠不休,死記硬背的折騰。可這個職業薪水很高,還有銷售提成,這就是他們吃苦耐勞的動力了。
於是,他們一改米國人懶惰的習慣,拼三天命,總算都透過了考試。這也說明這位銷售骨幹看人的眼光厲害,挑中的,都是勤快的。
在江山集團,劉萬程和吳曉波的用人標準差不多,不要求有很高的知識,關鍵是要有修養。修養往往和知識是成正比的,這才是江山集團注重學歷的真正目的。
至於知識,你只要認字,腦子沒毛病,什麼知識都可以在後來慢慢培養。其實,沒有知識更好,這樣更容易接受江山集團的理念。
然後就是勤快,銷售人員必須做到三勤嘴勤、腦勤、腿勤。不知道的要問,問回來要動腦袋想為什麼?凡事都要用腿跑到,光憑想象,不親自到現場,親眼看到,永遠都沒有實際意義。
最後一點,就是要對公司忠誠。我得到的薪水是怎麼來的,公司為什麼給我這麼多,給他那麼多?這個要把道理徹底弄明白。公司好多員工被辭退,就是因為不知道這個,不知道感恩,也就是劉萬程說的,沒有良心。
三天理論培訓結束之後,就是三天如何尋找客戶目標的培訓。獲得相關客戶地址和聯絡方式的渠道,網路、電話簿、地圖,然後繪製銷售網路地圖,分主次,等等。
這個培訓看似簡單,其實包含了吳曉波當年的許多經驗,是其他公司裡沒有的。好多在江山集團銷售部呆過的銷售人員都深有感觸,他們懂得銷售的真正含義,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這兩樣培訓結束,一個具備了簡單銷售知識的銷售人員就誕生了,然後就進入了正規培訓。
所謂正規培訓,也和其他公司講理論完全不同。而是如演話劇一般,設立場景和道具。
比如,如何和對方公司的前臺服務打交道。那個銷售骨幹就在自己公司裡面設立一個前臺,由他充當服務生,讓那八個學員輪流過來,試圖透過他進入高層的辦公室,或者打聽到公司的有用資訊。
學員怎麼問,怎麼投其所好,服務生的心理變化,他逐一講解,讓每個學員都根據自己的性格,訓練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和服務生打交道的辦法。
這只是最簡單的。還有模擬辦公室場景,如何與一般辦事員打交道,如何引起主管的興趣,如何和經理級管理人員打交道?在這些模擬場景裡,學員親自去做,親自體驗如何去尊重別人,如何面對對方的輕視和不尊重,完全就是一套完整的實踐教學樣板。
這樣培養出來的銷售人員,避免犯常識性錯誤是基本要求,如何推銷成功,學員們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性格,鍛煉出符合自己的營銷模式。
江山集團這套培訓方法,比大學裡的課程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所以,江山集團的銷售人員,能留下的,基本都是精英,就是不合格出去的,在其他公司都得算高手。
這樣的培訓,持續了一個多月,期間還要摻雜形體和禮儀培訓。一個成功的業務員,衣著打扮和談吐舉止十分重要。客戶對你有好感,才會聽你說下去,也才會給你機會。
培訓期結束,銷售骨幹把附近地區劃分成八個區域,讓八個業務員分別負責一個區域,並明白告訴他們,各自區域不是永久性屬於某個業務員,而是要經常互換。你在你的區域裡跑不到的業務,互換以後被別人跑出來了,你就難看了,這也算是一種隱性的競爭。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防止業務員以自己的名義做客戶,與客戶發展私人關係。
你在這個區域做一段時間,下一段時間可能就會去其他區域做,發展私人關係,導致客戶離開你不做生意,那麼,很快就會被公司發現。
這種現象,在其他公司,會被上層認為是這個業務員能力特別強。可在江山集團,這就叫不顧大局,會受到嚴厲處罰。
吳曉波是從最簡單的推銷起家的,他最理解業務員的心態。你心裡裝的是公司的利益,就不會總是和客戶發展私人關係,而是推介你的公司和公司的產品。
你去推銷自己,就是再成功我也不用你。相反,我辭退你的同時,把公司的銷售精英全放在你跑過的區域和你競爭,最後讓你失去所有的客戶,沒飯吃。
喜歡重回下崗時代請大家收藏:()重回下崗時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