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好門的時候,她已經淚流滿面,終於忍不住,撲倒在沙發上,“嗚嗚”地哭出聲來。
劉萬程走出商務大樓,坐回自己的車子裡,思考一會兒,拿出電話,給吳曉波打過去。他如果知道高秀菊現在心裡的想法,這個電話,他就不會打了。
電話通了,他對吳曉波說“曉波,謝謝你。”
吳曉波正陪著幾個客戶在酒店裡吃飯,聽了劉萬程這沒頭沒尾的話,一時『摸』不著頭腦,和客戶打個招呼,走出房間來,才問劉萬程“謝我什麼呀,你沒喝多吧?”
劉萬程就說“謝謝你安排好了高秀菊。”
吳曉波愣怔半天才反應過來說“這都多少天的事兒啦,你才想起來謝我?那你說,怎麼謝我啊?”
劉萬程沉默半天,才說“你不是想知道我和高秀菊什麼關係嗎?我現在告訴你,你猜對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完這句,他就掛了電話,在車子裡靜靜地坐了好久。
吳曉波倒被劉萬程的回答給鬧愣了,好半天才想起來問他,對方早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把電話掛了。
他倚在酒店的走廊牆上,大半天,才嘿嘿地笑了。
吳曉波陪著的客戶,是國外一家大型特殊機械生產商在國內的代理。
那時候,由於國內勞動力的低成本,造就了低廉的產品價格。好多國外公司看中了這一點,都在國內設立代理商或分公司,將許多原本在其他國家制造的產品,轉移到這個亞洲新興的市場。
限於當時國內落後的製造技術,國外公司想尋找一家合格的製造工廠,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但就是在這樣一種風『潮』之下,國內製造業有識之士紛紛引進技術,奮起直追,成就了後來的中國製造。在這一點上,私企功不可沒。
鑄造分廠的樹脂砂生產線,已經開始漸漸『露』出原來的樣子,估計再有三個多月,就可以試執行,然後就可以正式投產了。
劉萬程不能等到生產線投產再去找米下鍋,當然會佈置吳曉波提前掌握資訊情報,事先與這些代理商聯絡,甚至是直接發廣告函到國外的公司本部去。
今天,吳曉波就是帶著這些代理商一行,參觀了鑄造分廠的樹脂砂生產線,然後擬定了一個初步合作意向。
國外這家特殊裝置公司,很早就在國內尋找配件製造企業,也委託過產品,但不是因為交貨期就是因為產品質量太差,都失敗了。像鑄造分廠這樣引進先進裝置的鑄造企業,他們還第一次發現。
接到萬程工貿的函件,公司總部立刻就指示國內代理商,帶上專業技術人員,前去考察。
他們對考察結果非常滿意,生產線試執行的時候,總部還會派專業團隊親自過來評估這條生產線,如果合格,就會和萬程工貿簽訂大批的訂單合同。
像這樣的代理商或者是國內分公司,吳曉波已經接待了好幾批了。按照劉萬程的策略,那就是要這些客戶去競爭,刀把子一定要攥在自己手裡。
在這一點上,他的思想不要說比江山機器廠那幫思想陳舊的領導層高出不知多少,就是比那些正在學習和外國人打交道的,日後發展起來的大型對外公司,也要高明的多。
江山機器廠那幫人,根本就不知道推銷自己,等著客戶去找他們,只有挨人家宰的份。
那些正在學習的未來精英們,只知道向發達國家輸出產品利潤豐厚,回款有保障,這時候還沒有學會積累情報,知己知彼,往往要不到更好的價格。
劉萬程卻已經在廣泛聯絡外企和公司,向他們推銷自己,把他們的慾望勾起來,然後就仗著自己在國內相對的優勢,讓多家客戶自己競爭,誰給的條件優厚我就給誰幹。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刀把子必須攥在他手裡,只有他宰人家的份,不許別人宰他。
吳曉波是十分佩服劉萬程的這種策略的。原先他覺得尋找國外潛在客戶,積累情報投入過多,得不償失,找幾個願意合作的知名公司就可以了。
但他不知道,國外知名公司過於龐大,雖執行機制完善,但裡面各種腐敗和官僚,並不亞於國企。
這個劉萬程知道,所以他並不感冒和什麼知名企業合作,而是要吳曉波務實地去尋找執行比較流暢的國外中小型公司合作。
開始,吳曉波並不能理解劉萬程這個策略,但他現在和張年發當年差不多,根本不去懷疑劉萬程的決定了。只要他決定的東西,他不理解也得執行。因為他不知道劉萬程是個什麼東西變的,每一回都是他對。
果然,按照劉萬程的意思,在歐洲市場上有選擇地廣而告之一番之後,中小型公司的優點就凸顯出來,決策快,效率高。反觀那些國際知名公司,跟國企一般拖拖拉拉的作風,很快就讓吳曉波煩了,直接不搭理他們了。
最終,透過國外公司間的相互競爭報價,劉萬程選定了兩個專案。這兩個專案,都是批次大,在國內有相應資產抵押的公司。
一號產品利潤大一些,而且不需要二次機加工,只新增一個外表噴塑工藝,就可以直接裝箱出口。
二號產品需要機加工。以國內現有舊機床加工,效率低不說,加工費用也過高,利潤顯然要大打折扣。
按照吳曉波的意見,二號產品直接就沒有考慮的必要。劉萬程卻把這個產品保留下來。因為,他走的二分廠這步閒棋,就要發揮作用了。
原來在二分廠的時候,他是故意躲著領導們,唯恐被他們相中
喜歡重回下崗時代請大家收藏:()重回下崗時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