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版賊你忒缺德了!我這種小眾書你都不放過!你想餓死我們這些可憐的作者啊!你生孩子肯定沒piyan!
作者點燈熬油,寫書不易。大家都看盜版,作者沒有賺到生活費,誰還來寫書啊?你們還看什麼呢?
盜版書友們,其實起點章節不貴,請下載起點app,支援一下我們這些可憐的作者,不要再支援盜版網站了。正是你們的支援,才給了他們生存的空間,才把我們生存的空間給擠沒了!
我們不是大神,可以不在乎訂閱,我們讀者本就不多,指望寫書泡麵都吃不上,以後誰還肯寫書,你們又看什麼呢?
希望大家共同呼籲支援正版,給可憐的作者們一個生存的空間!
以下正文:
劉萬程在前世的時候,已經在私企裡接觸過西方的這些電器系統了。
雖然接觸有限,不是很精通,但是他專門研究過,知道這東西原理並不是很難,只是國內沒這樣的東西,大家看著陌生而已。真正弄懂了這些元器件的原理,也就和國內那些電器配件差不多了。
所以他事先知道,國內還很難找到能夠修復這些裝置的單位,直接僱國外的相關技術人員,組成修復團隊。
與此同時,他又招聘了二十多個機電一體化專業剛畢業的大學生,跟著修復團隊的那些外國技術員邊幹邊學。
這些大學生剛畢業,在學校裡學習的都是最新版的教科書,接觸過電子電工和邏輯閘電路,算是接觸了點皮『毛』,不至於跟那些工廠電工一般,除了接觸器就什麼也不認識了。
他讓他們白天跟著學,有什麼疑問就寫下來,然後晚上他親自參與,大家一起找資料,找教科書。
實在弄不明白,他就帶著翻譯,親自厚著臉皮去找人家修復團隊的電子工程師求教。總之想方設法,一定要在人家離開之前,把所有問題搞通。
那個時代,國內的科技水平,比著國外發達國家,直接就不是一個檔次。加上國內工業,大多采用的都是前蘇聯模式的粗老笨重,實在是落後太遠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機械動作的變速進給,前蘇聯模式,就是機械齒輪變速箱變速,就跟汽車變速箱一般,複雜而又體積龐大。人家一個無極變速直流電機加一個伺服驅動器就解決了,完全不是一個思路,不在一個科技層次上,有時候學你都不知道從哪兒下手。
怪不得江山機器廠玩不轉這種裝置,直接見都沒見過,就別說工作原理了。
可你玩不轉你找明白人學呀,別給拆了呀,這都是錢,而且是那時候國家得來不易的外匯,真是一群敗家子啊!
說到根上,還是這幫人心裡沒有國家,只有貪念和自己。彭老總那句話說的好仔賣爺田不心疼!
劉萬程要不是有前世的那些技術和經驗,他也不敢玩現在我們看來已經沒有什麼,在當時看來卻先進無比的這種智慧化生產線。
但這個學習過程卻必不可少,而且學不會的後果就是玩不轉。
他告訴那些新來的大學生,學會了,在他這裡可以拿每月至少兩千元的高工資。學不會,立馬走人。而且,二十多人,他將來也只留一半,淘汰一半水平不行的。
那時候大學生畢業進廠工作,能拿五百塊就不錯了,其他地方還真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他們想留下,也就只能去死命學習了。
劉萬程只能盯在鑄造分廠,自己學習的同時,『逼』迫那些大學生苦學現代技術。
當晚上國外的修復團隊休息之後,大家在一起討論這些現代電器知識的時候,高強旁聽過一會,不由嚇出一身冷汗。
他過去也想簡單了,只知道原來的領導沒有科學理念,卻根本就料不到僅僅電器這一點,就足以致命!他跟聽天書一般,一句不懂啊!
私下裡,他問劉萬程說“我根本料不到人家科技和咱們不一回事。要是咱們學不會這個,那豈不是真玩不轉這個東西啊?”
劉萬程就嚴肅地點點頭說“就是這樣。”
高強就有些後怕說“那我『逼』著你接收這裡,豈不是把你給害了?”
劉萬程就笑笑“別人玩不轉,我劉萬程還有玩不轉的東西啊?”
高強就狐疑地看著他問“你確定都能學會?”
劉萬程再笑“這些東西其實不復雜,只是咱們沒接觸過。接觸了很快也就明白了。我不但自己要學會,這幫大學生,我也得『逼』著他們都學會。放心吧叔,沒有問題。”
高強就晃晃腦袋,這劉萬程是什麼東西變的,他怎麼什麼都明白!
西方比我們發達的地方,也就體現在電器技術上,其餘『液』壓和氣動屬於傳統機械傳動,和我們相差不大。要是連這些也像電器控制部分那樣,劉萬程早就認慫,不接手這工廠了。
生產線整個機械部分的修復,投資並不大,劉萬程真正要投資的地方,就是在電器技術這方面。只有這方面徹底搞明白了,日後才能讓生產線順利執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聘請專業國外專家團隊,尋找樹脂砂造型技術人員,包括培養那些大學生,都是重中之重。
你沒有技術,還想搞現代工業,這不痴心妄想嗎?所以,借鑄造分廠這個機會,劉萬程貸出款來,還是要投在技術上。他要培養出一個專業技術團隊,有了這個團隊,將來再往前發展,就輕鬆許多了。
真正鑽進這些先進科技裡,劉萬程就是天天呆在鑄造分廠,也顧不上想高秀菊的事情了。
就在他和那幫大學生們學的廢寢忘食的時候,張靜的電話來了,坐明天的飛機到達省城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