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裡,鴉雀無聲。
長方的會議桌邊,兩長邊分別坐著分廠的各級幹部,中間主位坐著分廠廠長張年發。
以往的時候,張年發的左右,桌子的兩個長邊上,劉勇和王會文是打頭對面坐著的。
今天,王會文一邊,和劉勇對面坐著的,變成了劉萬程,王會文坐到劉萬程下邊去了。
劉萬程冷冷地話語說出來,儼然就成了他主持會議,把張年發晾在一邊了。
幹部們眼巴巴看著張年發,看他有什麼反應。
張年發沒有反應。臉上連一點可以捕捉的,喜怒的表情都沒有,直接低頭看自己手裡的生產計劃表去了。
這個過程,也就持續了短短几秒鐘,
大家就心裡有數了。看來,今天生產會的主角,已經變成劉萬程了。這個劉萬程剛剛上任就敢喧賓奪主,估計來歷不小。
其實什麼來歷都沒有,他只是和張年發在演戲。
終於,一個與劉萬程宣佈的無關的幹部率先站起來離開,其餘無關幹部就都跟著紛紛站起身來,陸續離開了會議室。
待無關人員都走了,會議室裡重新安靜下來,劉萬程這才不緊不慢,重新開始說話“宣佈兩件事情。第一,從今天開始,各車間限三天以內,把車間內的私活徹底清理乾淨。三天以後,如再發現有私活存在,接活的責任人開除,車間主任就地免職。”
想一下又說“這個,沒有例外,一經發現,沒有通融的任何餘地。”
所謂私活,就是不經過分廠,各車間私自接了活來偷偷加工。
不經過分廠,當然分廠不會有利潤,利潤只在偷接活者和幹活的工人身上。
這正是私人小企業大發展的時代,小企業生產條件有限,甚至有些打著某某公司的幌子,其實根本就沒有這麼個公司實際存在,純粹就是皮包公司。
他們利用某些政策漏洞,從其他國家單位接了合同來,然後低價倒給另一個國家單位來幹,從中賺取差價。這種行為,在當時這行裡有個專業術語,叫做“炒單”。
國家單位間沒有溝通,反而要經過炒單客去牽頭,大筆的國家財富,就這樣流入了個人手裡,這恐怕也是那個年代的一大特『色』。
“炒單”謀取的,當然是利潤最大化。找車間主任一級的領導,偷偷把活幹出來,給相關人員點好處就完了,比走正常手續,找分廠委託加工,費用節省一大半不止。
接私活,一般都是車間主任利用手裡的權力,偷偷謀取私人利益的辦法。也有極少數有門道的,偷偷把活弄進車間,賄賂一下車間相關幹部,再給工人幾個加工費,就把事情解決了。而他自己,卻把“炒單”獲得的大部分利潤,全部獨吞掉了。
劉萬程在基層幹二十多年,當然知道這種風氣的危害。
其實張年發也知道下面車間裡接私活,但沒有重視這個問題。他覺得,只要車間沒有影響分廠的生產進度,乾點私活就乾點吧。這樣下邊這幫幹部撈點外快,彌補一下工資低,『操』心多的心理不足,幹私活的工人還能得點好處,所以也就睜一眼閉一眼的,不去過問。
但劉萬程不這麼認為。從小處說,幹私活消耗的電是分廠的吧?機床折舊損失也是分廠的。另外,加工刀具損耗,甚至有些材料,都是分廠的。這個損失日積月累,就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分廠賠進去這麼多費用,卻便宜了那些炒單的,天下還有這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