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T建造在大窩凼天然的喀斯特巨型山坳中。這裡地形起伏大,地貌型別簡單,區域性山體陡峭,形成陡崖和懸壁。郝秋巖從貴陽機場祿口出來,沒有停留,180千米的距離車行順暢,約兩個半小時到達。
FAST最主要兩大科學目標是巡視宇宙中的中性氫和觀測脈衝星,以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前者可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學,後者可研究極端狀態下的物質結構和物質規律。當然還有搜尋可能的星際通訊訊號,尋找外星生命。
由於FAST靈敏度高,能看到更遠、更闇弱的天體,可觀測的天體數目將大幅度增加。透過探測星際分子、搜尋可能的星際訊號,尋找地外文明的機率將提升5至10倍。
大射電擅長的觀測頻率是中低頻,而高頻的亞毫米波,毫米波領域也需要更強的望遠鏡,才能形成比較完備的觀測體系。我現在考慮的是,拓寬科技維度才能洞穿宇宙迷霧。
總體來說,大多望遠鏡都屬於光學望遠鏡,以人眼觀測為主,可分為折射望遠鏡、反射望遠鏡、折反射望遠鏡等。但對於過遠的天體及來自各類天體的射電輻射,人眼是看不到的。
李仁東在樓下接他,他們邊走邊談。郝秋巖詢問情況,“最近接收到什麼資訊沒有?”李仁東解釋說,“FAST已經在這條路上狂奔著。”郝秋巖停下來,“我不希望只憑主觀認識,便對研究的進展就做出輕率的判斷,這是個綜合的體系和縝密的分析。世界上有能力的國家,大部分都參與到尋找外星人的專案中。民間的,政府的,參與者遍佈全球,大部分是各國的科學家,表現了空前的合作。”李仁東說,“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努力,沒有鬆懈的時候,[藍光計劃]是何等的使命和任務,不敢有任何鬆懈。”
他們走到電梯前,按下按鈕。倆人沒再說什麼。電梯快速上升,靜悄悄的越過夾樓的樓層,來到綜合樓主控室。工作主機及現場監測控制螢幕在工作,每天FAST接受約2個T的資訊傳輸到這裡,進行儲存和處理。大廳裡有很多人,大的電子螢幕下是個集體操作檯,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在大廳的一端坐下來,李仁東接著說,“如果聽到可信的話,除了這些,我們還應該考慮別的。”
郝秋巖想了想,“其他的科學家都怎麼認為的?”
“對於‘天外來客’的聲音,霍金生前作為監聽計劃的重要成員,曾發出過警告,希望世界上能夠監聽到宇宙訊號的射電望遠鏡,不要回答任何可疑訊號。”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在信仰黑暗森林的宇宙,暴露自己,就等於被消滅。我能夠理解大家的顧慮,不會主動去發射訊號。”
“我們傳送到北京和貴陽的資料處理中心進行分析。”
“未來,如果我們人類的星際戰艦駛向太陽系之外,脈衝星就成了茫茫星海中名副其實的燈塔。FAST目前只是接收到來自外太空微弱的訊號,無法證實是米棣傳回來的。但我一直覺得,米棣知道我們接收資訊的方式,他明白該怎麼做。
“2016年9月17日,我們收到了可疑的訊號。經有關專家對外星訊號進行了破譯,破解後大吃一驚,是外星人發出的警告訊號。你作為中國地外觀測總指揮,應該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郝秋巖,“9月17日那天晚上,我和米棣正在鳳凰山上。至於接收到來自遙遠的高質量可疑脈衝星訊號,從獲取的頻率相點陣圖中,科研人員計算出這顆脈衝星與地球的距離。由於脈衝星在自轉時速度會逐漸變慢,其轉動快慢之間的能量差就會轉化為輻射,從而被FAST望遠鏡所接收。似乎是很正常的。”
李仁東,“無法判斷是否同‘鳳凰山事件’有關聯,錢磊見到鋪天蓋地的‘1351光年’,每每感到淡淡的憂傷,在某些陰謀論標題黨中,1351光年更是讓人頭疼。”
“陰謀論也好,預謀論也好,有些事情我們根本理解不了。按照我們所在維度空間的生存狀態,高階外星人,也就是神級文明,要高於我們幾個維度空間,你還能認為有些事情就是想當然的嗎?有時候,我們需要用太極思維去理解問題。”
“可是,太極思維又有多少人能掌握呢?”
“是啊,太極思維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相容了西方文化的物質思維和東方文化的物性思維。太極思維是中國辯證思想的精髓,‘統攝’所有的易學思維。”
“科學家不能一面從事科學研究一面再去學習太極思維,那樣,精力也不夠用。”
“人各有所長。”
“關於外星文明,世界各國討論的相當熱烈。”
“很公平地說,兩個文明的第一次接觸,相互都可能有威脅存在。因為這是全球抉擇的問題,在沒經過適當的國際協商之前,對於任何訊號都不應做出回應,這應該是國際共識。但地球如此現狀,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大氣層留給人類探索宇宙的兩個視窗,一個是光學,一個是射電。對於天文學家來說,如果光學望遠鏡是顯微鏡,那麼射電望遠鏡就是CT機,可以獲得天體的超精細結構。FAST是探測地外行星,尤其是類地行星的利器。由於靈敏度高,能看到更遠更弱的天體,透過探測星際分子、搜尋可能的星際通訊訊號,找到地外文明的機率比現有的裝置提升了5到10倍。無線電波是一種電磁波,以TEM波(橫電磁波)的方式傳播;量子通訊基於量子資訊傳輸的高效和絕對安全性,成為地球通訊的主流,對地球人類而言。星級文明的通訊方式不會是一種,電磁波包含很多種類,按照頻率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Y射線。地球人類所使用的是無線電波,但還應考慮,外星人的科學技術要高過地球N億年;他們所使用的聯絡方式,是不是我們所使用的這種?我們的量子通訊也只是個初級階段。
還有引磁波,它是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而電場的力學規律與引力場的力學規律又十分相似(庫倫力 F=KQq∕2,萬有引力(地球)F=GMmR∕2,是否庫倫力和萬有引力是同一種力的兩種不同表現形式?正如光的波粒二象性一樣,一個是大量光子所表現的性質,一個是少量光子所表現的性質。庫侖力則是少量電子所表現出來的力的性質,而萬有引力則是大量電子(原子中帶的電子)組成的宏觀物質所表現出來的性質。那麼變化的電場可以產生磁場,是否變化的引力場又可以產生磁場?反過來變化的磁場又可以產生引力場,從而在交替產生的過程中形成引磁波?這種引磁波,我們還在假設中;而這種假設的波,能夠攜帶更大的資訊量,更大的隱蔽性和更強的穿透性。
許多科學家、思想家為探索宇宙付出了大量精力,甚至是畢生心血,引磁波還停留在我們的設想上。按照陰陽空間的理論,我們所處的是物質空間,屬陽性空間。4維、5維是中性空間,再往上是陰性空間。我們只是太空裡的幼兒園,外星高智慧種族甚至可以把我們當做動物園裡的動物一樣看待。”
穿越蒼穹,從星體發出的無線電訊號都可到達射電望遠鏡巨大的蝶形天線表面,即便是在白天和天氣條件惡劣但不受干擾的情況下。如今,形體發出的射電圖譜已經被各個國家偵測到並熟知,因此可以假定,如果星體沒有在探測螢幕或輸出裝置上沒有被觀測到,那就是這個星體被某個飛行器(沿著射電望遠鏡與該星體之間的實現飛行)所遮掩。如果採用更多的這種地面探測裝置,只要所有的飛行器飛經射電望遠鏡可視區域,就能透過三角測量計算,對飛行器進行精確的三維定位,準確率非常高。
李仁東在苦苦思索後,深有感觸,“我們還有很多的路程要走,現在實現了由跟蹤模仿到整合創新的跨越。這種差距,做起來會很困難,但我們沒有放棄,也不可能放棄。不斷增強的科技創新力,讓我們擁有向宇宙更深處探索,實現前沿科學領域突破的信心。”
郝秋巖,“這件事同米棣失聯沒有關係,但總有疑惑,說不清楚。”
李仁東,“什麼疑惑?”
郝秋巖仰起頭看著高高的天花板“我也說不清楚,你把接收到的訊號找出來我聽聽。”
來到保密室把資訊盤取出來放在播放裝置上讓他聽,郝秋巖聽著耳麥裡傳來的聒噪聲:
A(叫1,叫2)—B(叫…叫1)—B(~叫】,—2)中(1—叫1,1—叫2,W1。
B(—2,一砌】)—B(—W】—叫2,W2(1—叫1,1—叫2,W1叫1,叫2)中。
C(1,—叫1—2)中—B(1—叫1,1—叫2,W1—B(2,w—砌1(—W】—叫2。
D—砌1(—W】—叫2叫1,叫2)—B(叫…叫1)(—2,一砌】) B(—W)。
李仁東,“很多科學家判斷不出來,但那天,訊號好的讓人迷醉。脈衝星搜尋這條國際競賽的跑道,正是國際射電天文界群雄逐鹿的年代。也許就是很平常的一次接收,科學家們是基於科學的思維去想問題。你有不一般的思維,我是知道的,你應該有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