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眾將一聽有破敵良機,個個磨拳擦掌,爭先恐後地請戰,武安國更是當仁不讓。
郭嘉展開一幅地圖,“從臨淄要撤軍回冀州,只有兩條路,一是從西南的歷城渡過黃河,經過平原回安平。另一路是從西北的樂安渡黃河進入渤海郡,再到博陵。袁譚為了安全,肯定是兩路同時撤!”
看完地圖,郭嘉拿出一支令箭。
“武安國,命你率領五千兵馬埋伏在章丘一帶,阻斷西南通道,將這一路袁軍殲滅!”
“諾!”武安國高聲應答,雙手接過令箭。
“牽招,令你率領五千兵馬,埋伏在蕭山,等到從北線回撤的袁軍到來時,放過其先頭軍隊,劫下他們的糧草輜重。若是袁軍回軍進行反擊,則一把火全部燒掉,若是袁軍逃走,則不予理睬,將糧草押送回臨淄。”
“諾!”
“高順,安縣以南五十裡處有一樹林,樹木茂盛,林前有一大道,是唯一通往黃河渡口之路,令你率領一萬兵馬,包括你的三千陷陣營,埋伏在樹林之中,等袁軍到來之時,突然殺出,必然會大獲全勝!”
“諾!”
“韓勇,令你率領三千兵馬,收攏各處袁軍敗兵。”
“諾!”
“眾將今天晚上悄悄出城,不要讓城中和城外的袁軍發覺,估計袁紹的軍令還需兩三天才能到,這幾天我會多安排些巡邏的軍士,要造成大軍仍在的假象。”
“諾!”
一萬五千大軍半夜悄悄離開,城中的辛氏兄弟和城外的朱靈沒有絲毫覺察到,因為他們兩軍在這裡對峙的時間長了,每天都是如此,況且在郭嘉的安排下,巡邏的兵士與以往一樣,日夜都有三千兵士。
郭嘉估計得沒錯,三天後,袁紹的撤軍令才傳到了臨淄城。
袁譚接到父親袁紹的命令後非常高興,趕緊派人去請辛評和辛毗。
在臨淄這些天,雖然郭嘉幾乎沒有攻城,可是袁譚心裡不踏實呀!說穿了,是上對守住臨淄沒有一點信心。當初還有半個青州時,他是雄心勃勃,自已的麾下要兵有兵,要將有將,還有辛氏兄弟這樣的智謀之士輔佐,不但對守住這半個青州有信心,而且還在想著能夠擊敗郭嘉,順勢全取青州。到那時,他的功績,可就不是袁尚所能比的。
袁紹有三個兒子,最喜歡的就是三子袁尚,這個人皆盡知。開始袁譚還沒有什麼感覺,可是自從父親的勢力越來越大,最後被封為了齊王,袁譚動心思了。若是自己再不做點什麼,將來這個王位還真就說不準成了袁尚的了。
可是沒想到,僅僅一個武安國,就攻城拔寨,勢不可擋,許多縣令和官員是紛紛投降。最後還是辛毗當機立斷,收縮防守,將所有兵力都收到臨淄城,與郭嘉進行決戰,才穩住了敗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