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張牛角圍城已近二十天,但卻沒有對鄴城城內造成任何惶恐。讓百姓如此放心的是,如今鄴城有三個鎮城之柱。
一是冀州刺史劉焉,他自從做了冀州刺史以來,剿滅過周圍許多盜匪,而且實施了一系列親民的政策,冀州這幾年非常太平,糧食收成也很好。而且他手下有六大健將,個個勇武。他們是吳班,吳懿,張任,泠苞,劉璝,鄧賢。
二是北中郎將盧植。盧植是大漢有名的儒將,文能治國,武能安邦,世人皆知。此次率北軍五校約八千人來鄴城駐守,更是讓鄴城人心大定。
第三個原因就是劉備,他雖然沒有什麼名聲,也無法與劉焉和盧植相比。但是臨漳一戰,整個冀州震驚,以不到三千的兵士,擊敗黃巾大將裴元紹一萬餘人。
有這三個人坐鎮鄴城,張牛角縱然有十萬精兵,也沒有人相信他會攻破鄴城。
此時,這三位正在刺史府中,和眾將領飲宴。
雖然是戰時,但是此時冀州戰將數十員,除了今日守城的幾員大將許褚,宗員,張任,泠苞,吳班外,其餘都可以喝酒。
“子幹兄,近日傳聞,鎮北將軍丁偉,以閃電之勢,平定青州和幽州的黃巾匪軍,依你之見,傳言是真是假?”
酒宴中的眾人,在談論了一會兒張牛角之後,就將話題轉移到了近日風頭最盛的鎮北將軍丁偉的身上。
“君郎兄,承恩不但異常驍勇,而且足智多謀,他擊敗鮮卑之時,朝中亦有許多人不相信,但後來證實,均為事實,無半點虛報。故此我相信,這些傳言皆為事實。”盧植對丁偉,一直都有好感,再加上他為丁偉保媒之後,丁偉尊其為長輩。
“那子幹兄以為玄德與他相比,何如?”
“叔父,小侄怎可與鎮北將軍相比。”劉備慌忙站起來,給劉焉和盧植行禮。
“玄德,你切莫看輕了自己臨漳一役,足以證明你的能力,而你的兩位義弟,惡來與仲康,也絕不比關羽和張飛差,你缺的只是機會而已。”
“不敢,不敢……”劉備連連拱手施禮,額頭上滿是汗珠。
“玄德坐下,不必拘禮,子幹兄,你覺得呢?”劉焉繼續追問盧植。
熹平四年,劉備十五歲,母親讓他外求學,他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一起拜盧植為師學習,當時的盧植是九江太守。
劉備境貧寒,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常常資助劉備,將他和劉德然同等對待,但遭到劉元起妻子的不滿,劉元起說:“我們宗中有這樣一個孩子,不是個平常人,他日必成大器,以後我們還得仰仗此人。”他的妻子就不再反對。
公孫瓚與劉備結交為好友,公孫瓚比劉備年長半歲,劉備將公孫瓚視作兄長。劉備不怎麼愛讀書,喜歡狗馬、音樂、美衣服,一派紈絝子弟的樣子,當時盧植並不喜歡劉備。
“玄德是我的弟子,他的功績如何,自有別人評價,君郎兄,這個我可不好多說呀。”
“哈……”劉焉大笑幾聲,“那好,我們喝酒,喝酒!”
“來,請!”
酒宴上的人很多,但說話的只有劉焉和盧植二人,其他如典韋,吳懿、鄧賢等人,只顧喝酒。也有一些文士,他們因為職位很低,而基本沒有說話的權利。
“丁鎮北本來奉旨南下,但是他卻自做主張,突然率軍北上,雖然立了大功,可這也是為將者之大忌呀!”劉焉又將話題引到了丁偉身上。
“當時陛下之所以讓鎮北軍南下,是因為幽州並無黃巾,可是沒想到,鎮北軍剛離開幽州,程遠志就起兵造反,幽州刺史郭勳被殺,涿郡、範陽、廣陽接連失守,整個幽州面臨陷落的危機。而冀州,有君郎兄在鄴城坐鎮,縱然張角有十萬雄兵,也奈何不了,故此,承恩的選擇沒有錯。”
“當然,當然……”劉焉似笑非笑。
“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承恩不時便會南下鄴城。”
“哦?不可能吧。現在丁鎮北還在右北平,要到冀州,恐怕沒有一個月時間是不可能的。”劉焉顯然不相信。
“君郎兄,我們還是早做一些準備,等承恩一到,便可裡應外合,一舉擊敗張牛角。我營中還有些事,告辭!”盧植起身離開。
“子幹兄……”
看著盧植的背影,劉焉在心裡狠狠地說:“真是不識實務,怪不得到現在才只是個中郎將!”
盧植一走,大廳中的氣氛反而輕鬆了許多,眾人竟然暢所欲言。
劉璝端著一杯酒,來到典韋的跟前,“惡來,我劉璝敬你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