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廣場在皇城之外,禁宮之側,是歷代天子祈告上天,供奉諸神的神聖之地。
高祖開國之際,發大宏願,願延夏大地國泰民安,風和日麗。雲隱門老神仙為高祖之誠意所感,以大法力引來一縷諸神神息,安置於皇城之畔,永鎮延夏國祚,護佑秦人族嗣。
這便是欽天監主殿泰和殿之由來。
亥時已過,子時將近。
泰和廣場邊緣,肅立著一隊隊甲冑森嚴的羽林衛官兵。廣場內,人頭攢動卻井然有序,依大朝會例,所有三品以上京官悉數奉旨參加祭天大典。
延夏朝堂的治國方略透著奇怪的矛盾違和感。
皇族歸皇族,社稷歸社稷。
欽天監對皇族的傳嗣保持著恐怖的控制力和影響力,朝堂卻是文道治國的天下。
雲隱聖門教義,大大有別於西方諸國某些教派,不建神廟,不納香火;不設神官,遠離朝堂;不惑黎民,不擾凡塵。
這也是吳意最欣賞的一點。
所以,雲隱聖門存在的數千年時間裡,風凌大陸之上,從未建立過的政權。不像那些西方諸胡國度,教皇主教什麼的,掌控一國命運,權力大得沒邊了。
然而,不僅延夏皇朝有著矛盾違和,雲隱門一樣的糾結。
既隱居雲端,又遙控風雲。
在吳意看來,既出世,又何必入世?
世間已有文道治國,文道聖人曾言:怪、力、亂、神,皆不足信也。
文道治國方略,和聖門教義有著本質的衝突。
皇族、社稷、文道、聖門,這亂成一鍋粥的關係,就好比,象伏虎、虎吞狼、狼吃雞、雞啄蟻,最後,象懼蟻。
延夏皇朝繁盛甲天下,卻一直困於風凌大陸之上,甚至屢屢被草原部落欺負上門,與皇朝背後這些混亂的關係,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吳意甩甩頭,撇開這些混亂的思緒,眼神穿過羽林衛甲兵,越過密密麻麻文臣武將的頭頂,定格在祭天台上孤零零站立的那位孤家寡人身上。
延夏皇朝漢川氏第四代君主,承繼中興大任的天縱英才。
父母早亡,幼失怙恃。直系和母系親人,僅剩太皇太后一個老婦人。
他勵精圖治,勤於國政;他不好女色,後宮三千獨寵一人。
他雄才大略,翦三藩,匯君權。
親政五年,四海一家,歌舞昇平。然而,北方一位惡鄰,撕爛了延夏這張紙做的老虎。
那道孤零零的身影,穿著神聖的十二旒十二章冕服,顯得特別落寞。
他是天之子,秉神意而生,舉祭而獻上古諸神!
欽天監反覆計算的祭天大典時日,為什麼又要提前呢?
吳意的目光望向小皇帝身側,神秘的欽天監正似乎籠罩在一團迷霧之中,以掃描器之透視威能,只能看個模糊大概。
竟然是久違了的張先生!
這位張先生究竟有多少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