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老面孔看不到了,多了許多新面孔,往日看著這些朝氣勃發的新銳文士,他總是發自內心的欣喜,因為他們將是帝國未來的棟樑之柱,從父皇殯天到現在,算上不設年號的一年,他已經在這崇政殿親政五年零八個月。
這五年多來,他沒有一天輟朝,即使高燒數日不退,也沒有耽誤過朝會,天啟新政、削減五藩、滅安南、平西迦,四夷賓服,國庫豐足,百姓安居樂業,經濟活躍興盛。
怎麼眨個眼睛,一切都變了?一個以前甚至都沒怎麼聽說的草原部落,悍然入侵煌煌延夏,打個盹的時間,就把整個北方鬧得天翻地覆,所謂固若金湯的防線千瘡百孔。
就好比一個賺了點小錢的商戶回家途中遇上搶劫的,錢搶光了不說還捱了一頓狠的。這些日子以來,老是聽見蒙真,蒙真,還是蒙真!年輕皇上很憤怒,想殺人,很想殺人。
何閣老、呂閣老、廖太傅、還有倚若干城的那些重臣們。。。。。。戰事之初一個個義憤填膺,說的慷慨激昂,這兩天一個個聲音都變小了。那些朝氣勃發的新銳文士,確實是前仆後繼地統兵去往戰場,不過都沒能擋住蒙真人兵鋒,只是前仆後繼去送死而已。
難道朕削藩鎮和行保甲法之策是錯誤的?親政以來,以何卿家和呂卿家為首的重臣們眾口一詞請削藩鎮,四個鐵帽子異姓王順利地解決了兩個,還有一個蹲在安南喂蚊子,最後這個老吳家,也給削的差不多了。
重新啟用軍鎮不可能,都殺的差不多了。保甲法定下戊兵的基本國策,使常備軍可以屯田養軍,將不知兵杜絕謀反漏洞,輪戰促進將士戰鬥力提高,這麼好的強兵之法怎麼就養出這種一碰即潰的延夏軍隊呢?
“皇上,臣有本奏!”陷入沉思的年輕皇帝被一道聲音驚醒,說話的是同文閣大學士,參知政事廖勤華,夏朝新銳重臣。年輕皇帝剋制住心中的煩躁,微微頷首,“文淵閣十日來收到彈劾薊遼總督袁滄海的奏摺共計三十五本,罪名五花八門,有貪墨軍餉、貪功冒進、擅殺大將還有驕橫跋扈等等不一而足。”
“那你是什麼意思呢?”年輕皇帝疑惑地望著這位輔國重臣,“臣以為,應將所有彈劾他的官員全部撤職解送入京問罪,給袁督師加兵部尚書銜,統一排程由全國彙集而來的所有勤王兵馬!”
“為何?袁黑臉好像沒打什麼勝仗啊?”年輕的皇上更疑惑了,廖參知侃侃而談,“蒙真三路齊下,僅有袁督師一路打得有張有弛,互有攻守,至少沒打大敗仗,延夏兵廣糧足,拖也該拖垮蒙真賊寇,切戒貪功冒進,是為不勝即勝。只要袁督師保住遼南防線,蒙真人不戰即潰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小皇帝沉默片刻,“愛卿是軍機重臣,言之有理有據,都依卿所奏,袁滄海加兵部尚書銜,至於彈劾他的人。。。。。。再議,言者無罪嘛。”
廖勤華心內微嘆,沉默著長稽一禮,退入朝臣班列,臉上沒有半分得色。
眾所周知,袁滄海和廖勤華同是首輔大人的得意門生,一文一武,閃耀延夏朝堂。之前彈劾袁督師的雪片也似的彈章,大多應是出自次輔呂大人門下的官員。表面上看,首輔系的官員佔了上風,實際上呢,皇上和了稀泥巴。
等到袁督師那裡吃幾個敗仗,這些奏摺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小皇帝內心權衡著馭下平衡之術。
沉默少頃,殿前大太監高呼,“有事早奏!無事退朝!”又有一人舉起朝勿,高呼“臣有本奏!”眾臣齊刷刷看過來,赫然是集賢閣大學士呂文和,難道呂相爺要親自上陣?
小皇帝對這位輔政重臣格外厚重,板著的臉也崩開了,溫言勉勵道,“學士大人請講。”呂文和也不客氣,正色說道,“五日前派至安南郡宣洞庭王鐘山北上勤王的欽使回報,洞庭王不奉旨意,只帶來一句口訊,哪一日皇上為吳氏平反,他哪一日就馬上揮師北上抗擊蒙真賊寇。”
“混賬!他是在要挾朕!逆賊!大逆!”,年輕的皇帝氣得滿面通紅,一任任的帝師都教導他,一定要警惕藩王擁兵自重,對於開國幾個鐵帽子家族,他有著近乎本能的反感和厭惡。“鎖拿吳氏的使臣怎麼還沒回來?再擬旨!著鎖拿吳氏滿門,吳氏子弟中避敵遠遁的、抗旨不遵的就地格殺!”
五日前群臣計議,洞庭王手下猛將如吳,安南、西迦平定居功至偉,可調其北上勤王,誰知道竟揭下了一塊瘡疤。本來安南郡由洞庭王入主已經形成事實上的割據,早已聽調不聽宣,現在乾脆連調都不聽了。
呂大學士開解道,“皇上勿要為此逆賊憂心,待蒙真人退去,西南疥癬之疾,當一鼓而定。”
年輕皇帝無由泛起一陣焦躁,天天說一鼓而定指日可待,被人打得沒有還手之力,再不打兩個勝仗,就逼到京城門口了。看看沒什麼新玩意,示意太監準備退朝,這時還未回班列的呂大學士又開口說道,“臣還有本奏!”
小皇帝的耐性給消磨的差不多了,“呂愛卿請說,一次說完吧。”
“臣彈劾淮陽候縱子行兇,民怨沸騰,當此國難之時,理應嚴懲,以儆效尤!”
小皇帝英挺的劍眉擰成一道川字,“這點小事拿朝堂上議什麼?著有司查明,按律辦理既是。”“兇手至今逍遙法外,說是奉了太后懿旨,拒不歸案。”皇上算是清醒過來,“你說是誰?誰縱子行兇?”“淮陽候!”小皇帝臉上愈發陰沉,“不行!此事事關天家臉面,需要從長計議!”
皇帝話音未落,左右兩班各出來一位侍郎,一位刑部的,一位禮部的,齊聲說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請皇上三思!”如同捅了馬蜂窩一般,十數個大臣走馬燈般跳出班列,異口同聲請皇帝下旨嚴查淮陽候幼子,崇政殿頓時一片混亂。
喜歡掃描之道請大家收藏:()掃描之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