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之後,秋高氣爽,郊外野花遍地,偶有山脈劃過天際,高低起伏如同舞動的曲線,卻也襯得天高地闊。不同於中原此時草木凋零,為白露霜華侵染,嶺南到處是青翠植物爛漫山花,連山色也染成黛青蒼綠,宛若處在中原的仲春時節。
“大不類同,大不類同!”李真看著秋景感慨道,“京城這會應該落雪了。”
數個時辰後,來到一處渡口,河岸平坦,偶有數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橫七豎八地躺著,一條十餘丈寬的大河將其東西分割,往南浩浩蕩蕩地流去。
渡口等待過河的人足有數十個,其中婦人佔小半,卻個個蓬頭垢面,衣飾紛亂。
李真心下奇怪,問旁邊的漢子道:“大哥,這附近莫非有什麼習俗,為何婦人這般打扮?”
漢子不好意思地道:“算不得習俗,卻也是習俗。”
“何解?”
漢子解釋道:“這大河叫‘神女河’,只要想過河,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婦人都是這般打扮。”
這時,旁邊一個青年書生道:
“還是我來告訴客人吧。
這‘神女河’又名‘明光河’,據說晉朝的時候有個叫劉伯玉的人,他的妻子餘氏小字明光善妒。
有一次,劉伯玉在讀到《洛神賦》的時候對邊上的妻子感慨道:‘我若是能娶到洛神這般美好的女子該多好啊,定是心滿意足,此生無憾。’
哪知道餘明光卻說:‘郎君怎麼能因為水神貌美而看輕我呢,我若是死了,不愁成不了水神。’當晚便投水死了。
死後第七日,她託夢給劉伯玉稱:‘郎君希望有個水神做妻子,我現在就是水神了。’
劉伯玉從夢中驚醒,終生都不再渡河。
此後,這河就被人稱為‘神女河’或者‘明光河’。
後來有婦人渡河,發現貌美的總會引起風浪大作,為了安全過河,只好將衣飾妝容弄醜。
眾人還發現,貌醜的哪怕精心妝飾也會平安過河,這是因為容貌引不起水神‘明光’的嫉妒。
時間久了,凡是過河沒有引起風浪的婦人都疑心自己貌醜,醜婦更為了掩飾,學著貌美之人將衣飾妝容弄亂,以免讓人笑話。
久而久之,形成了今天的習俗。
這裡有句俗話叫‘欲求好婦,立在津口。婦立水旁,好醜自彰’,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書生邊說還邊示意李真他們看等候渡船婦人們的衣飾。
李真輕笑一聲:“這‘妒婦’的故事還真是有趣。”
書生點頭贊同道:“確實有趣。”
李真用奇怪的眼神看了他一眼,似笑非笑道:
“首先,劉伯玉讀《洛神賦》誇讚洛神之美是不是故意諷刺妻子,嫌棄她的容貌不夠美?會不會是劉伯玉壓制不了岳家反抗不了妻子卻又熟知妻子性格才故意刺激妻子,好讓她自尋死路?
其次,餘明光說的那句‘若我死了未必不能成河神’是確信如此還是玩笑話呢?我想玩笑話的可能性更大吧。會不會是劉伯玉故意用這話掩飾餘明光溺死的真相呢?或許她被逼投河?
最後,餘明光真得是投河而死?有沒有找到屍體?會不會根本就是被劉伯玉害死的呢?當然,這害死可能是被丟入河中溺死,也可能下毒,後宅之中的齷齪從來不少。尤其劉伯玉自明光死後終生不再渡河,那會不會是心虛呢?”
旁邊的漢子聽的目瞪口呆,最終半信半疑道:“那為何婦人過河會風浪大作呢?”
李真撇嘴道:“或許那時剛好颳大風,又有人從中引導流言,以訛傳訛,才造成現在的局面。”
旁邊不少等船的人聽了這番話,均若有所思,有的還止不住地點頭。
書生汗顏道:“小生還從未想的如此深刻,看來也是犯了‘人云亦云’的錯誤。”
李真微微一笑,繼續道:
“我以為整個事件就是一場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