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兒詩題中的晦日,是指正月三十日,那日中宗皇帝與武后遊幸昆明池,中宗曾賦詩一首,是以婉兒讓群臣應制唱和。
前來賽詩唱和的文臣,在當時俱都享負盛名,不僅有文章四友之一的蘇味道,還有齊名當世的“沈、宋”,沈佺期、宋之問,另外像宗楚客、崔湜、蘇頲、盧藏用、薛稷等百餘人都是一時才彥,文章英華,卓犖不群者。
婉兒在武成殿外搭建了一座精美華麗的綵樓,武后與中宗不久便來到綵樓前,綵樓燈火輝煌,通明如晝,宴席已經在樓前擺好,群臣見武后與中宗到來,在武后的吩咐下,紛紛入座。
武后當下說道:“今日召你等前來,就是如之前一樣,作詩唱和,最後由上官婕妤第定甲乙……”
群臣聽到這裡,俱都暗自心喜,因為他們早猜出武后會讓他們作詩以賦昆明池之行,遊昆明池一事,已經過去數日,他們許多人為了博得武后的讚賞,私下裡早就寫好了詩作,只等在賽詩大會上寫出來,呈上去即可。
賽詩大會上奪冠詩作,不僅可以得到武后的賞賜,還可以交給樂伶譜曲傳唱,詩人也可以由此提升知名度,是以他們都樂於參與。
只聽武后繼續說道:“不過,這次卻有許多要求限制,具體由上官婕妤來講給你們聽。”婉兒領命,站在右首,笑道:“首先必須以‘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為題,所寫詩作不能偏離這個詩題所含內容;其次,便是不再讓諸位隨意而寫,而是要透過抽籤決定作詩的用韻,抽到什麼韻字,就必須以此韻作詩。”
群臣聽到這裡,方才興嘆,覺得提前準備好的詩作,全都用不上,行文作詩對於他們,本就是家常便飯,不過古人說得好“自古辭賦感而作,未聞限韻強為詩”,若非如曹子建般天才卓越,很難再短時間內作出好詩,這才不由得有些為難起來。
婉兒繼續說道:“我準備了數百張寫上詩韻常用字的紙張,你們每人隨機抽取一張,然後依照每張紙上的那個韻字作詩。”
說完,便將那些裝有不同韻字紙張的不同色彩的精緻錦囊,交到婢女手中,錦囊都是密封著的,沒人知道里面是什麼韻字,是以群臣才隨意各自拿了一個錦囊在手。
不一會兒,婉兒便吩咐婢女給他們備好筆墨紙硯,過了不久,他們俱都用小楷,將詩作寫在紙箋上,呈了上來。
婉兒款步登上彩樓,倚在欄杆之上,欣賞這些文臣所作的詩篇,最上面是蘇味道的詩作,只見婉兒歪著頭,用眼一掃,說道:“庸俗媚態,不堪入目。”隨手便將這張詩箋扔了下去,眾人接住,見文章四友之一的蘇味道的詩,她都瞧不上眼,首先被淘汰,扔了下來,不由得憂心忡忡起來。
接下來,婉兒讀詩越來越快,只見一張張詩箋如雪花般向下飄落,他們都各自取回自己已經落選的詩箋。到最後,只剩下兩張詩箋,分別拿在婉兒的左右手中,她看了看這首,又看了看那首,一時之間,難以取捨抉擇。
群臣見只有沈佺期與宋之問沒有取回詩箋,都在議論紛紛,到底是誰能最後勝出。俱都抬頭望著神態悠閒,凝然有思的婉兒。
過了好久,只見婉兒左手中的一張紙箋徐徐飄下,沈佺期與宋之問連忙躍上前去,紙箋飛落到他們二人頭頂的時候,宋之問許是看出了紙箋的字型,微微一笑,向後退開,沈佺期將詩箋拿在手中,眾人這個時候已經猜出,最終是宋之問摘得本次賽詩大會的桂冠。
但不知他二人的詩作如何這麼難以判斷高下,俱都向婉兒投以好奇與期盼的目光。武后也很想知道他二人的詩作到底寫得怎樣,於是便招手命婉兒從綵樓上下來。
婉兒從綵樓上走下,臉上略帶笑容。只聽武后說道:“婉兒,我看大家也好奇得緊,你先把他們二人的詩作念給大家聽,然後說說你是怎麼評判出他們二人詩作的優劣的。”
婉兒笑了笑,說道:“沈宋二人,雖然抽到的韻字不同,卻陰差陽錯般同時抽到同一韻腳,詩中所用的典故也差不多,實在有趣的緊。宋詩如下:春豫靈池會,滄波帳殿開。舟凌石鯨度,槎拂鬥牛回。節晦蓂全落,春遲柳暗催。象溟看浴景,燒劫辨沉灰。鎬飲周文樂,汾歌漢武才。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中宗聽到宋之問不僅在詩中,將自己比作周文王、漢武帝,而且用典確當,辭藻華麗,吟詠之間,意猶未盡,不禁暗自驚歎婉兒的才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選出這篇佳作。然而沈宋比肩,為學者所宗,當下問道:“不知沈詩如何?”
婉兒笑道:“沈詩是這樣的:法駕乘春轉,神池象漢回。雙星移舊石,孤月隱殘灰。戰鷁逢時去,恩魚望幸來。山花緹騎繞,堤柳幔城開。思逸橫汾唱,歡留宴鎬杯。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材。”
中宗笑道:“兩人詩作用韻、用典俱都差不多,詩意也差不多,格調、辭藻各有各的長處,讓我來評,也難定優劣,不知婉兒你是如何評定的?”
婉兒道:“乍一看,二詩工力悉敵,委實難決,不過細一思量,優劣便很明顯了。其一,本次賽詩大會是限定了詩題的,宋詩全詩緊扣詩題中奉和應制、晦日、昆明池三項內容,而沈詩則僅僅提到昆明池,沒有緊扣晦日這個要點,由此便可判定二詩優劣,未免難以服眾;最重要的是,二詩的結句,沈詩結句明顯詞氣已竭,而宋詩結句筆力仍然雄健,讓人回味無窮。是以這次賽詩大會應該是西臺侍郎宋之問大人奪冠才是,不知陛下以為臣妾這樣評定,是否恰當?”
中宗撫掌讚道:“婉兒你說的不錯,宋詩結句是佳句中的佳句,沈詩結句是累句中累句,以此定二者優劣,無人不服。”說著,向考功郎給事中沈佺期望去,沈佺期聽了上官婕妤的評論,也兀自心服口服,頓首不語。
喜歡大唐女俠傳請大家收藏:()大唐女俠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