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杭州宣撫使司。
相比於此時人員冗餘的其他衙門,楊帆的宣撫使司雖然級別甚高,但大小官吏並不是很多。他此次宣撫江南兩路,主要任務是籌集北伐之資,但具體的工作自然是由當地官府來完成,楊帆主要還是從中協調監督,故而這宣撫使司也用不了多少人。
中秋節剛剛過完,楊帆的衙門也隨之忙碌起來。一道道的文書命令,不斷地從衙門之中發出。一年的時間很短,楊帆必須抓緊時間,尤其當下正是秋收時節,正是籌集糧草的最好時機。
這項任務地方上最關鍵的部門便是轉運司。在這個位置上,楊帆爭取到了兩個實缺名額,然後安排了兩名得力官員。這兩名官員名頭很大,卻是遭王黼構陷,被趙佶貶謫到江南收稅的原戶部尚書唐恪和原監察禦史李綱。
唐恪與李綱皆是宰相之材,任一路的轉運使自是能力足夠。這兩人親近太子一黨,與王黼互為政敵,而且他們人品在朝中也是出名的方正,必會不遺餘力地去完成朝庭交辦的任務。
由於交通不便,楊帆也沒有如後世一般安排一個專門的會議來佈置這項工作。不過,像唐恪、李綱這種級別的官員,無論如何是要同他們坐在一起商議商議的。
八月二十這日,新任兩浙路轉運使唐恪、荊湖路轉運使李綱抵達杭州。他們之前本就在江南之地,但上任之後卻是先行去了各自轄區摸查一番,故而抵達杭州的日子反而要比楊帆晚上一些。
“如今江南之地因方臘之亂而民生凋敝,莫說另外籌集北伐錢糧,便是正常的秋稅,恐怕也要拿出來賑濟遭了兵災的州縣。所以楊大人你替我們爭取的這趟差事恐怕不是易事,唉!老夫真不知是該感激你,還是該埋怨你!”
楊帆的府衙之內,唐恪無奈地搖頭道。之前他與李綱皆被貶為州縣的稅官,級別與一路轉運使不可同日而語,而且這轉運使之職也明顯是他們回到京中、官複原職的跳板,他們自應感激楊帆的安排。當然,這是在他們能夠順利完成朝庭交辦任務的基礎之上,否則莫說回京,恐怕連原先小小的稅官都做不成,故而唐恪說出這樣的話。
“唐大人說得是,江南之亂剛剛平定,不可再強逼百姓,我看今年的秋稅便不要再加其他花樣。而且,今年冬天遭了兵亂之災的州縣定不好過,各地官府也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治下子民凍死、餓死而不顧。所以還請大人對於籌集北伐錢糧之事莫要著急,等穩定住江南大局,明年春秋兩季稅收之時再想些辦法不遲。至於花石綱,也不宜即刻重啟。”
李綱性格要剛正上許多,話語裡積極的成分也多一些。不過對於籌集錢糧之事,他依然將辦法固於向百姓強加賦稅或是再加盤剝之上。
“不可竭澤而漁的道理我是懂的,當下江南百姓那裡有那麼多的油水可榨!”楊帆沖李綱搖頭道,“兩位只要將應收的賦稅收繳上來,然後盡可能地多劃歸到北伐之資的籌集之用便可。至於不足的部分,神工集團先行墊補上,然後你們兩路官府再分期慢慢歸還便是。到時怕是要讓兩位大人同我那集團簽訂一份契約。”
唐恪和李綱聽楊帆如此一說,即驚且喜。他們驚的是楊帆身家之厚竟至如斯,喜的是楊帆以私濟公,原先艱難的任務似乎不再令人那麼心焦。
“楊大人一心為公,我等佩服,契約之事只要在官府可承受的利息範圍之內,自是不在話下。”唐恪朝楊帆道,李綱也默默地點頭表示同意。
“哈!什麼利息,神工集團這次不要利息,而且,他們還有一系列幫助百姓休養生息的借貸措施,利息也是非常低的。兩位大人放心便是。”
唐恪、李綱起身施禮,對楊帆直是從心底敬佩起來。對於個人借錢給國家這事,放在後世自然是司空見慣,可放在這個時代,那是需要承擔極大的風險的。所以這個時代即便再有錢的人,也基本是將錢藏在家中,很少有特大規模的投資,更不用說是借給官府了。而對於各地的官府來說,也沒有聽說可以先花去未來幾年的錢,而去解決眼下困難的先例——即便是想,也沒有人會先行借給它錢。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楊帆做出用自己錢先辦朝庭事的決定,在唐恪與李綱看來自然是極可貴、極無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