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止於此,古城人用150年建造了一座城,而後世子孫又用了800年去守護這座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每次洪水過後,當地的居民就會將它再次加固,精心維護。史料記載,明清時期的修繕就有29次之多。
“年輕人,別看呆了。"突然老交通員用調侃的口吻笑著說。
楚文明聞罷,收回思緒。他對著老人笑了一下。
“是不是要靠岸啦?"楚文明問道。
“對囉!"老交通員笑道。
看到老人慈祥的面容,楚文明將手裡的包袱往肩上一背。
“年輕人,得有思想準備,等下可能會受到檢查。你帶的東西……”老人提醒著他。
楚文明一聽,望了一下城牆上戒備森嚴的樣子,心裡“格登"了一下。
因為他的包袱裡不僅有鑑定古董的工具,像顯微鏡之類的,還有一支手槍。
“把包袱給我吧!"老交通員善意地說。
楚文明思考了一下,同意了。
這並不容易,那些鑑定古董的工具是他的吃飯本錢。雖然在大多的情況下,鑑定古物靠的是閱歷,經驗而並非工具,然而一個鑑寶專家沒有這些工具也是不可思議的。
老人說:“你在前,我在後。"
下了船,上了岸,沿著幾十級臺階往上走。
這裡雖然沒有高大的“望淮樓",但卻有兩個出入的石門洞,左邊的進,右邊的出。
他們走的是右邊。
果然,有荷槍實彈計程車兵在兩個門洞裡檢查。
而頭上的高大城牆上,國軍士兵持槍巡邏,重機槍的槍口對著河面。
楚文明因為沒帶東西,所以順利地過了哨卡。
楚文明擔心老人,後悔剛才將包袱給了他。若真因包袱出了問題,連累了老人,他會不安一輩子的。
然而當他過了哨卡回頭望,都發現老人肩上並沒有自己的那個包袱。
難道老人扔掉了自己的包袱嗎?
扔就扔掉了吧,只要人平安。楚文明在心裡想。
於是他停了下來,等候老人。
老人來到跟前,詭秘地一笑:“走吧!不要東張西望。"
楚文明被老人的模樣搞糊塗了,卻也只得跟在老人的身後,繼續往城內走。
老人帶著他徑直往東門去。
到了地方,楚文明才看清了,這是一座酒樓,叫鴻運樓。
有人接著,把他們帶進酒樓。
進了一個房間,楚文明一看門扉上的牌子:經理室,知道房間的主人是什麼人了。
一見他們進去,那個經理就走出來迎接:“來啦?一路上辛苦了!”
奇怪,這句問候的話在楚文明聽來,並不是衝著老人說的,倒好像是衝著他說的。
他只得禮貌地點了點頭。
還有更奇怪的,他的那個包袱好端端的放在了經理的辦公桌上。
喜歡李三古堆請大家收藏:()李三古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