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李三古堆 > 第198章 徽派宗祠ABC

第198章 徽派宗祠ABC (第2/3頁)

推薦閱讀:

“那好吧,先去踩踩盤子吧!”蔣有禮說。

“踩盤子”是土匪或盜墓賊的勾當,其實就是搞偵察。蔣有禮完全不屑於乾的勾當,為了倪玉霞,他竟然也要乾了。

然而倪玉霞聽了蔣有禮的話後,不禁笑了。她認識了蔣有禮的另一面。

因為踩盤子就是搞偵察。而對於搞偵察,倪玉霞比較擅長。但蔣有禮是風水大師,他肯定有更妙的手段。

於是倆人往鎮北走,遠遠望去,一幢巨大建築橫臥在太陽底下,一一那便是何家祠堂,典型的徽派祠堂。

徽派祠堂,在全國祠堂文化上獨樹一幟。

宗祠,這是一個很神秘而又很神聖的地方。它是用來祭祀祖先的場所。在宗祠中族人們都會以最虔誠的心態,最嚴肅的情感去緬懷先人,拜祭先人。

除了宗祠中所顯露出的對祖先的崇拜,對神靈的敬畏,他們的建築風格也展現了古代的建築特點;規模越宏大的宗祠,越代表了當時的建築水平。

而徽派宗祠,更是在全國屬領先地位。

它的建築風格動靜結合,對立統一,錯落有致;它高大莊嚴,不僅成為了族人們的精神後盾,還與村莊融為一體,成了村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徽派祠堂萌芽於宋、元,而具有宗法意義的徽派宗族祠堂大約出現於明中葉。

明世宗皇帝採納禮部尚書夏言“臣民冬至日得祭始祖”的建議,使中國古代民間祭祖活動發生重大改革,民間開始大規模修建祠堂。

“相逢哪裡通姓名,但問高居何處村?”這是僑居揚州的徽州巖寺人方士席鄉祭祖省親時所寫竹枝詞中的兩句,真實反映了徽州同族而居的社會現實。

徽派祠堂的建築始於宋代,其數量並不很多,而在明朝中期才開始有大規模的修築祠堂的風氣,此時才多了起來。它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其規模才更為宏大。

早期的徽派祠堂因為建立的時間較早,數量也最少,所以成為了宗祠建築中的鳳毛麟角,這也是後世宗祠在建築時不可不參考的原因所在。

徽派祠堂是整個村莊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它不僅與村莊融合為一,更是村莊最核心的部分。

它通常以祠堂為中心,整個村莊慢慢的向周圍擴充套件開來,有序統一,而又各自獨立。

祠堂建築中有三種祠堂,第一種為宗祠,它是祠堂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祠堂,它供奉的是同姓氏的第一世祖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除了宗祠以外,還有支祠和房祠,支祠是僅次於宗祠的為下面的祖先所建的祠堂,房祠在支祠之下,供奉的是有貢獻或品德高尚的祖先。

通常,徽派祠堂在選址、空間結構、內部結構上都非常講究。

徽派建築十分重視選址,認為住宅風水的好壞與家庭,子孫後代的興旺直接關聯。

最理想的宅基地是左有流水,右有長道,前有宅池,後有丘陵,謂之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俱全。

選址選好後再考慮大門的朝向。一般情況下,大門安在整座宅居最前面,並且位於中軸線上,朝向為東、西、北向,不朝南。

為什麼不朝南呢?風水認為南向主火大不吉。

當然為規避不利因素,會採取一些補救措施,諸如設立偏門、斜門、假門、樣門等千姿百態的門。

在空間角度上,可將祠堂分為廊院式、天井式兩大類。廊院式主要是宗祠和少數較大的支祠,多為四合院式,由三進或四進組成。

廊院式以中軸線對稱,正門門樓建在中軸線上,並作為祠堂第一進,過儀門為正方形天井明堂),明堂正中一般為通向正廳的石板道,兩側為連線門樓與正廳的廊廡。

正廳為祠堂的主要建築,地勢高,面積約佔整座建築面積的30。裝飾祠堂的平面佈局特徵是面闊三間,圍繞天井形成三合院佈局,即明三間結構。

這種結構的特點是開間面闊與進深尺度基本相等,平面近似正方形,外表高牆封閉,整個結構類似一顆金印,外觀造型古樸精緻。

最新小說: 我在大唐當秀男 小二逍遙 星際致富日常 天禧盛世 吾乃韓馥之從三國開始 原始人之我是神棍 興風之花雨 我和英雄有約會 大宋的變遷 異世之神帝修煉系統 紅樓之山海志 明末天下1639 為異界獻上童年 他來自大唐,最猛山賊 炎國軍神傳 大國針灸 我成了海島王 抗日之戰狼 萬界仙蹤之最強帝國 大秦:讓你監國,嬪妃全侍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