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亥時
未央宮石渠閣,燭火通明。
劉徹兩眼冒著耀眼的金光,手中捧著一塊寬大的帛書,一邊吃著盤子中的牛肉乾,一邊閱讀。
這份帛書是從稷下學裡送來的,乃司匡返回學裡當日,思考了很久,撰寫的奏書。
……
“陛下,臣匡,謝陛下封秩比千石職務之隆恩。”
“臣雖恨不得飛至長安,叩見陛下,但因眾多雜事無法脫身。臣有罪!”
……
劉徹目不轉睛地扶著帛書。
吧唧一下嘴,左手摸索著,從案几上拿起酒樽,飲了一口。
扭頭,望著一旁的侍者,笑罵,“春陀,汝說這臭小子真的想來長安嗎?”
春陀笑哈哈的,用尖銳的嗓音回答,“一定想來。陛下天恩浩蕩,其沐浴聖恩,必然感激涕零。”
“恩,有道理。”
劉徹手拍大腿,得意笑著。
目光下移,繼續閱讀這份奏書。
值得專門讓人跑一趟的奏書,應該沒那麼簡單吧?
請罪那一份,吾丘壽王已經拿回來了。
自己閱讀完後……
四個字心服口服。
哪怕滿朝文武詰問,只要那群人看了那篇請罪文,也不敢怪罪半句。
那篇文章放在大漢,稱得上絕對的殺器。
劉徹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手中這份帛書。
閱讀的速度加快。
一列…
兩列…
三列…
當他看到第四列之後,只覺得大腦嗡嗡的響,整個人渾身發熱,嘴巴微張,眼睛瞪大,情不自禁地站了起來。
“陛下,鑑於大漢已對匈奴宣戰,臣在思索之後,得策一,名曰屯田。此策分為民屯、軍屯、商屯。”
“昔年,大臣晁錯曾建議孝景皇帝‘徙民實邊’。即選派百姓在邊境安家立業,閒時農耕,戰時防禦,並且採取赦罪、賞爵、免稅等優惠政策,建立功能齊全的基礎設施。臣稱之為民屯。”
“以此為構想,臣懇請陛下在雁門、隴西等地,組織軍隊,將無主荒地收為國有,進行開墾,行軍屯之法。士卒閒時耕種、戰時出征,每歲所得之糧,可保證邊疆地區戰時糧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