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六朝漢臣 > 第二百七十七章 炸鍋的長安

第二百七十七章 炸鍋的長安 (第1/2頁)

隨著劉安話音落下,數十位騎著快馬的家僕從翁主府衝出,高舉書淮南二字之旗幟,奔向長安各大學閥處。

……

董府

董、胡兩位鎮壓公羊氣運的宗師正坐在書房,有說有笑,相互交流這些年對公羊的見解。

自劉徹繼位,胡毋生返回齊地後,這兩個一手締造儒家巔峰時刻的好友便數十年沒能相見了。

恰好藉助胡毋生與張湯交流的契機,二人再次晝夜不停探討夫子大道。

褚大站在董仲舒身後,跟隨師尊的聲音,翻動《春秋繁露》。

段仲畢恭畢敬地守在胡毋生身後,仔細翻閱師尊需要的《公羊條例》中的相關文章。

輩分最小的吾丘壽王則趴在地上,提筆小心翼翼的記錄二位先師的語錄。

思想碰撞之下,必出精髓之語。

萬一哪一句精彩,不至於日後忘卻。

能讓三位大儒在這間不足五十平方的小屋子內打工,且奠定三國時期公羊大師何休思維界限的兩大著作一併出現,恐怕只有這一次了。

董仲舒拿起《春秋繁露》,翻開仁義篇,臉頰微動,輕聲誦讀

“子都兄,愚以為,《春秋》之所治,人與我也。所以治人與我者,仁與義也……眾人不察,乃反以仁寬己,而以義設人,逆其理,鮮不亂矣。”

“是故《春秋》為仁義法,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雖能正人,弗為義,人不被其愛,雖厚自愛,不為仁。”

胡毋生點點頭,沉吟點評“夫子曰‘惡其意不惡其人’,此乃仁之道也!至於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則為義,春秋之義也!”

董仲舒笑道“誠如是,春秋微言大義,必有仁義之學!”

“善!此路吾儕及弟子應仔細鑽研,若通,大道可成。”

吾丘壽王趴在地上,趕緊蘸墨,在珍貴帛書上寫下“仁義”二字。

“仲舒,儒在長安鑽研公羊之學數年,可領悟仁義之道?”

“略知一二,若子都不嫌,吾可說之。”

董仲舒笑著轉身,給褚大做了一個手勢。

俄而,相關文章便被從小山一般多的竹簡中翻了出來。

“仁者,愛人也……”

還沒等他說下去,書房門突然響了,“咚咚咚。”

董仲舒沒有發怒,望著緊閉的棕色木門,心平氣和道

“何事?”

“師尊,淮南王劉安遣人送信,匡人與戚里翁主府,向淮南王邀戰,意圖壓制雜家。淮南王請師尊與胡師府邸一觀。”

“???”

董仲舒倒吸一口涼氣,瞳孔逐漸變大,大驚失色。

趴在給上的吾丘壽王率先尖叫出聲,“那小子瘋了嗎?其莫非不知淮南王之能?那可是雜家之首!”

“稷下侯在稷下時,行事皆深思熟慮,不可能無的放矢。”胡毋生蒼老的面孔露出一個和藹溫暖的笑容,把腦海空白的吾丘壽王安撫下來,“依老朽看,大漢文壇今日怕是要變天了!”

董仲舒眯著眼睛,站起來,雙手交叉,插在袖子裡,低沉的聲音在書房內迴盪

“子都覺得,劉安會輸?”

“這倒不至於。”

胡毋生笑呵呵地搖搖頭,

“昔年,劉安於封地邾縣修建孔廟,招攬天下有才之人,意圖打造淮南稷下。伏生、申公、歐陽生……我儒家諸多同僚,皆往來其間,稱讚頻頻。其對儒家綜合之瞭解,怕不亞於你我二人,甚恐勝之。其對百家各家學派之理解,大漢第一!”

這位行將就木的老人可不敢忘記當初的遭遇。

最新小說: 我和英雄有約會 大宋的變遷 異世之神帝修煉系統 紅樓之山海志 明末天下1639 為異界獻上童年 他來自大唐,最猛山賊 炎國軍神傳 大國針灸 我成了海島王 抗日之戰狼 萬界仙蹤之最強帝國 大秦:讓你監國,嬪妃全侍寢了? 從亮劍開始簽到劇綜 秦時韓公子 大唐:慫恿李二造反,被偷聽心聲 李三古堆 六朝漢臣 德意志崛起之路 紅樓名偵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