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匡關進房門,一本正色,拱手作揖而拜,
“蘇武之名,略有耳聞,令郎,人中龍鳳也,假以時日,必將貴不可言,且震驚整個大漢。”
蘇建眉頭凝起,
“吾兒之名,竟然傳至齊地?究是何人所為?為何吾不知吾兒有如此之才?”
被這麼一吹捧,這位未來的列侯權貴之一,開始了強烈的自我懷疑。
兒子如今才十歲。
雖然不淘氣吧,但貌似也沒有司匡說得這麼好。
難道自己看走眼了?
或是夫人與家僕,一直在向自己隱瞞兒子的優秀?
“哈哈,蘇公,令郎天資聰穎,訊息傳於此,自然是天下人識人之士所為,毋疑!”
“也許吧!”
蘇建咧開嘴,憨憨笑了。
有人誇讚親兒子,他自然很高興。
於是,趕緊拍了拍屁股後面的床榻,
“請坐下說話吧。”
“好。”
在邀約下,司匡走到榻旁,脫鞋坐了上去。
不一會兒,
馮駒令人準備的飯食也被送了過來豬肉、狗肉、肉糜……粟米應有盡有。
如今稷下學裡不缺錢,招待尊貴的客人,不會吝嗇。
司匡親自拆開酒罈,為之斟酒。
同時,又把一雙用竹子削出來的筷子遞給蘇建。
觀其夾了一筷子之後,司匡才動手,把主要目標放在那滿滿一銅鍋的豬肉上。
為了蒐集豬肉閹割技術,稷下學裡可是耗費了不少功夫。
不僅花費了幾個月,還動用了幾十位流民,還耗費數金。
幸好,自商開始的豬肉閹割,只是沒有普及天下而已,並沒失傳。
最終,稷下學裡之民在三河之地的商之故地找到了這種秘傳技術。
在對數只小豬崽進行去勢試驗後,學裡的廚子最終也掌握了這一門價值不菲的技術。
至於蘇建是否會嫌棄豬肉,司匡完全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
先不說這個年代肉的珍貴性。
西漢可是養豬業的繁榮時期,對豬肉產生鄙夷態度的,是唐之後,宋朝的那群書呆子。
掌握《資治通鑑》的同時,司匡也瞭解了部分宋代風俗。
為何蘇軾這小子能研製出東坡肉?
還不是因為南方距離草原遙遠,羊肉價格昂貴,豬肉這玩意兒便宜。
說到底,還是一個字錢。
司匡吃了口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