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元光五年正月十一。
稷下學裡共計招收流民一千一百二十三戶,合計三千兩百五十七人。
五十歲以上,共計五百零九人。
其中男性四百一十三,女性九十六人。
十五歲之上,五十歲之下流民共計兩千九百零一人。
其中男性流民一千五百二十九人,女性流民八百六十三人。
十五歲之下孩童共計三百五十六人。
其中男孩兩百一十九,女孩一百三十七人。
“沒想到這麼快就三千多人了。”
“全都是儒家弟子四處奔走宣傳的功勞。”袁丁退回原來的位置,低著頭,令人看不到表情,言辭懇切,“絕大多數流民都是在儒家救濟糧地支撐下,來到此地。也有小部分流民是在中途從販夫走卒那裡聽來的。”
司匡笑了,欣慰地點點頭。
感嘆,
“不愧是傳承了幾百年的組織,底蘊還是強大啊。”
把竹簡合上。
放在了案幾一角。
用溫和的視線,再次與袁丁對視,“元宵用的燈籠,做的怎麼樣了?”
“司公,因為任務太過突然,稷下學裡又材料不足。儘管工匠放下手中的工作,拼命趕製,這兩天,也不過做了二百三十多個而已。”
“有點少。”
司匡雙手合十,搭在案几上。
低著頭。
自黃河決口之後,這群人就漂泊不定。
愛都吃不飽,更別說過節。
如今元宵將至,若是讓他們在這裡感受到元宵的快樂。
流民的整體忠誠度,勢必會有所增加。
吧唧一下嘴,沉吟半晌。
道
“吩咐下去,屋舍的建設進度可以推遲,燈籠的數量一定要提升上去。”
“我不會給各位規定燈籠的數量,吾只希望,儘可能地製作。”
語氣微微一頓,
“吾知曉臨近元宵,燈籠價格會有所提升。“”
“告訴後勤,他們採購的時候不要吝嗇,只要燈籠材料的價格在可接受的心理價位,儘管購買!越多越好!”
“吾希望元宵當天,稷下學裡的每戶流民,都至少能拿到一個發光的燈籠。稷下學裡的孩童,人手一隻燈籠!”
袁丁也知道事態的緊急性。
低頭拱手,用力作揖。
高呼“諾!”
忽然,門口有一陣冷酷無情的聲音傳來,“報……”
“進來。”
在得到應允後。
不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