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參觀稷下教學情況已經過了三天。
司匡受到孔武元宵節遊玩的啟發,回到稷下學裡之後,就整日待在屋子裡,研究關於元宵節的東西。
根據營銷原則,一個合格的商人,每逢節假日,都應該推出一些稀有的活動,倒逼顧客掏錢。
對於消費者來說過節=花錢。
對於商人來說過節=賺大錢。
在營銷觀念匱乏的西漢時期,只要拿出一丟丟後世的營銷手段,就可以斂財眾多。
鑑於節日當天臨淄城內會張燈結綵,司匡決定把重心放在“燈”的上面。
給大漢人灌輸一個——無燈謎不元宵——的理念。
憑藉猜燈謎這個活動,把稷下學裡的名頭,傳播到大漢全境。
司匡面帶汗珠,跪坐在屋內。
提著筆,在手中纖細翠綠的修長竹片上,用工整的字型,寫下一個全新的燈謎。
最後一筆完成,
他放下竹片,喘了一口氣。
用左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把目光放在案几上。
經過幾天的奮鬥,案几上擺放的燈謎竹片,已經超過了一百個。
這裡面
有的是傳統的燈謎。
有的是知識問答。
還有的是腦筋急轉彎。
用筆沾了沾筆洗中的清水,去除上面的墨汁後。
輕輕地,放在小山形狀的筆架上。
胳膊向外伸直,伸了個舒坦的懶腰。
隨後,用清脆的聲音,喊了一聲。
“來人。”
門外一個從流民中挑選出來,衣服上打滿了補丁,鞋子破爛的侍衛聽到了呼喚,急匆匆地跑了進來。
停住。
在距離案几三米之外拱手而拜。
“司公。”
司匡看著來人,笑著,“袁丁,之前安排下去的任務,完成的怎麼樣了?”
“司公,都統計完了。”
袁丁雖然低著頭,但神色依舊畢恭畢敬。
右手伸進袖口。
從寬大的袖子中掏出來一卷竹簡。
彎著腰,快步走上前。
呈上。
司匡接過竹簡。
隨手拆開上面捆綁的繩子。
手輕微一抖。
展開。
感受著左右兩端竹片的硬度,從右往左,閱讀上面龐大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