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
這只是說辭。
真正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是顧忌。
長安=政治中心=風暴之地。
沒有底蘊的人,到了之後,只會成為炮灰。
劉徹這一家子用人都有一個傳統用的時候重用;不喜歡用了,輕則冷處理,重則殺人。
看看周亞夫、董仲舒就知道了。
想要在大漢安穩生存。
長安,一定要去,但不是現在。
當務之急,是把自己的名頭打出去——學閥的名頭!
劉徹執政中後期,殺的手下很多,但是,知識分子的下場,都比較好,幾乎都是遭遇冷處理。
學閥的名頭,相當於一張保命符。
第二個原因則是龍城之戰。
龍城之戰可是侯爵孵化器。
他要利用這半年時間幫助流民“強身健體”,準備孵化爵位。
大漢律令規定,未經允許,禁止圈養私兵。
因此,他想出來“強身健體”這個理由。
半年之後,只要把身體強壯的流民領到邊境,投靠衛青,必定大富大貴!
為了未來命運,必須留在稷下。
司匡為了表現出自己的堅定,直接把欠錢與名譽掛鉤。
果不其然。
聽到之後,這位侍中遲疑了。
一百二十金。
一般人,誰能欠這麼多?
衛青“……”
他仰著頭,回憶了一下自己的家財。
小舅子前幾年賞賜了不少金餅。
一百二十金,雖然有些肉痛,但他還是拿得出來的。
嘆了一口氣,哭喪著臉,“罷了,這錢,吾幫你還了,只要能跟我回長安,一切好說!”
“咳咳咳咳……”
司匡眼珠子瞪得溜圓,被口水嗆到了,咳嗽個不停。
不按套路出牌?
真當自己就這一個理由呢?
“衛公,還有一件事。”
“又怎麼了?”
“吾還要在這蓋房子。”他指了指流民,“鑑於黃河決口,流民眾多,吾特意開展以工代賑。流民得糧食,幫吾蓋房子。”
司匡換了一口氣,繼續說道
“這幾天的時間,已經招收了一千一百二十三位流民了。若是我在此時離開,豈不是辜負了他們的期望?”
“因此,吾希望可以在半年之後,再去長安!半年時光,足以令遊民吃飽!足以令遊民攢下糧食,等待官府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