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六十金,活流民數萬。
孔安國沉默了。
他雖然想拒絕借錢,但是,開不了口。
儒家講究濟世。
幾百年前,孟子輿首次在稷下喊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時候,當世儒生,紛紛奉為大道之語,踐行者數不勝數。
在此之後,儒家分別經歷了法家與道家黃老的打壓,一直抬不起頭來,生活條件,差的可憐。
正應了“獨善其身”這四個字。
因此,儒家各派,除了勇於抵抗的公羊之外,都在沉默,都在忍辱負重,都默默地堅持心中的理念。
他們在等……等機會降臨。
這一等,就是整整二百一十八年!
萬幸。
四年前,機會來了!
在儒道領袖地帶領下,儒家真正崛起了。
董仲舒在長安以一己之力,壓制法家、道家、墨家、陰陽家、名家、兵家……
以壓制諸子百家的戰績,重新進入天下人的視線當中。
自此,儒家不再唯唯諾諾,而是,成為了“達者”。
只可惜,雖然成為“達者”,卻忘記了孟軻當初表明的“兼濟天下”。
孔安國微微抬頭,盯著司匡,沉穩的目光幽幽閃爍。
望著眼前這個模樣瘦削,尚未加冠,一副笑嘻嘻模樣的身影。
他有些失神了。
幾百年前儒家在稷下口號,在幾百年後,竟然由一個非儒家之人在稷下踐行。
這難道是天意?
是大儒子輿在九泉之下悲嘆當世儒生,特意讓人來提醒儒家?
孔氏一族自詡儒家正統,為司匡提出買地救濟流民之前,竟無一人,提出兼濟天下。
昔年,孔丘傳道於曾參,曾參傳道於子思,子思又傳道於孟軻。
按理說,他們孔氏一族,才是最應該做出表率,引領天下儒生做到兼濟天下的人。
可是,他們沒做到。
慚愧!
這是他心中僅存的念頭。
“唉。”孔安國低著頭,長長嘆息。
雙手交叉,藏在袖口內,不斷地掐著自己。
他深呼吸,用眼睛的餘光,偷偷瞥著這位比自己更想儒家的人。
對面
司匡拿著木炭,趴在地上,孜孜不倦地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