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兄不知,那就讓小弟來說明吧!”
司匡正襟危坐,與孔安國平視,表情嚴肅,聲音朗朗。
“青壯年若死,徒留孩童,不出數日,孩童必死;孩童若死,徒留青壯年,數日之後,興許有存活下來的機會。”
“因此,相比與孩童一同奔赴黃泉,很多人……更願意選擇易子相食。”
“別說了!”孔安國閉著眼睛,額頭青筋暴起,揮了揮手。
然而,司匡可沒打算就此停止。
想徹底拿下儒家,不下狠藥怎麼行?
殘酷的訊息,在客堂內迴盪,縈繞在屋頂房梁之上。
“自古以來,世人皆重男輕女,若是一家幾口之中,存在女孩……結局,不需要小弟多說了吧?殺人以飽腹!”
孔安國聲調微怒,“司公,夠了。這種事,公可親眼所見?”
“你猜。”司匡笑了笑,回答的語意不明。
“我……”
“唉。”孔安國重重一嘆,身體一下子軟了下來。
他彎著腰,咬著牙關,雙手交叉,藏於袖口。
不想在這個問題上糾結太多,也不敢深入瞭解。
黃河決口之時,天下主流思想可是儒家。
若真的發生了易子相食之舉,儒家,如何面對世人?
法家治秦,暴政聞名於世。
儒家治漢……若是以易子相食聞名於世……當代儒生,有何顏面面對先秦諸子?
他孔氏一族,有何顏面自詡孔聖之後?
孔安國握緊拳頭,任由指甲蓋戳進肉中。
抬起頭,黝黑的瞳孔周圍,佈滿了血絲。
他從嘴裡擠出來幾個字,一字一頓,“司公,敢問,兩百畝地,如何救助流民?”
比起比起糾結易子相食,他更想知道解決的方案。
這關係到儒家的名聲!
如今距離黃河決口,過了兩年多了。
由於皇帝在一年前的時候,曾發動民夫,試圖堵塞黃河。
行動雖然失敗了,但那段時間當中,受災流民,勉強勞動果腹,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餓死情況。
若是真的有易子相食的情況,絕對是最近半年才發生的!
發生時間較短!
還有彌補的機會。
若是真的能讓世人不再有這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吃人行為……
六十金而已,他儒家哪怕拼盡老底,也願意拿!
這可是名聲!
儒家之輩,名聲重於一切!
為何顏回被儒家子弟奉為亞聖?
只因孔子一句“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亦不改其樂”的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