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一個個的,像是百米賽跑的運動員,向著稷下學宮的方向,“飛”了出去。
好位置先到先得!
這麼好的娛樂活動,可不容錯過。
……
稷下學宮
此地建立以後,曾經匯聚了天下人才。
它幾乎容納了當時“諸子百家”中的各個學派,其中主要的如道、儒、法、名、兵、農、陰陽、輕重諸家。
它彙集的天下賢士多達千人左右,其中著名的稷下先生如孟軻、淳于髡、鄒衍、田駢、慎到、申不害、接子、季真、環淵、彭蒙、尹文、田巴、兒說、魯仲連、騶奭、荀況……
巔峰時期,不治而議論者,多達百千人!
是春秋戰國文化中心!
如今,昔年文化中心大門口旁,一棵合抱之木的樹幹上,卻被人用木炭寫上了六個黑漆漆的、西瓜一般大小的字邀戰諸子百家。
而撰寫之人,正抱著一條沾滿了黑乎乎炭屑的被子,站在大樹一旁的馳道上高呼著。
“吾乃一介草民,躬耕於高密,居於陋室之中,雖夏暑冬寒,然有粟米為食,不知飢也!”
“數日之前,有不法之徒持械闖入吾所居寂靜之地,毀百年之安逸,意搶奪粟米,作低收高賣之用,甚是可惡。”
“惡徒與村民鬥之,吾亦參與其中,不幸被擊,昏迷二日!”
“二日來,吾思考甚多!為何窮兇極惡之徒可在大漢逍遙法外?為何官場無人插手?”
既然是邀戰,自然需要師出有名。
在此之前,百家和他半分直接關係也沒有,報仇這一點是別想了。
因此,只能曲線相連了。
司匡咳嗽幾聲,繼續用洪亮的聲音,吆喝著。
“思來索去,得其一原因!實屬諸子百家無能耳!”
“吾嘗聞,百年之前,稷下為天下學術中心,稷下學子,可不治而議論,享上大夫之祿。百家諸子,宣治國理論於天下!”
“如今百年已過,法、道、儒皆參與國政,世道卻依舊不安!”
“想來,諸子門生,都是徒有虛名之輩!諸子學說,只是孩童玩笑之言!”
司匡扯著嗓子,來來回回地喊著。
“稷下百家門生,若有不服吾之言論者,可敢出來,與吾一戰,以比試定勝負?”
被他這麼一鬧。
圍觀的百姓越來越多。
官吏、商賈們在家奴地伺候下,已經坐在鋪在地面的草蓆之上,津津有味地看著。
他們看著因為叫喊,累的面紅耳赤的司匡。
腦海中不約而同閃過一個念頭這不知死活的小子是從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