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正午,太陽高高地掛在天上,雖有陽光照射,但依舊抵不過寒冬十一月的冷風。
臨淄城稷門外
士卒們身著麻衣、披著風塵僕僕的皮甲,持長槊,站於城門兩側。
他們眼珠子瞪得溜圓,仔仔細細地打量來往的客商,生怕突然出現歹人,在此地惹是生非。
寒風輕撫,每名士卒都情不自禁地打了一個、乃至數個寒顫。
儘管如此,他們也絲毫不敢鬆懈。
稷門不同於其他的門。
它可是整個臨淄城最繁華的城門!
甚至,它的繁華程度,在濟南郡、乃至整個崤山以東,都是數一數二的。
原因無他,只因它的外面存在春秋戰國時期,天下第一學府——稷下學宮。
在太學尚未建立的情況下,稷下學宮的地位,始終不會動搖!
雖然與巔峰時期相比,在此地的學者大幅度減少,文化氛圍凋零暗淡,但依然無法改變它在諸子百家心目中的形象。
大漢已建立百年。
文化方面,先是黃老一家獨大,後又獨尊儒術。
諸子百家之人,或多或少對此地還留有念想。
他們懷念爭鳴時候的狂熱。
他們懷念“不治而議論”的待遇!
因此,百家之門徒,至今還在稷下學宮附近活躍。
得益於此,凡是在山東之地往來的達官貴人、商賈遊俠,為了沾沾“學問之氣”,都會選擇從稷門經過。
他們或望一眼,或者令隊伍暫時駐足停留,自己一路小跑,跑到稷下學宮附近,聽百家門生互相爭辯,一睹不曾相見的百家爭鳴場面。
不過,這都與看守稷門計程車卒沒有任何干系。
他們的職責是維持這附近的秩序。
除非有人鬧事,否則,他們只需要把城門看好就可以了。
到了正午,尤其是冬天,很容易犯困,
士卒們打著哈欠,無精打采的注視來往之人。
這時,
不遠處,不知道誰高呼一聲,“有一狂生,竟然堵著稷下學宮的門,聲稱要挑戰諸子百家!”
此言如同滴進沸騰油鍋中的水滴。
“嘭”的一聲,把稷門的死寂、沉悶氛圍點燃了。
“嘩啦”一聲!
原本趕路累了,在城牆根小憩的官吏、商賈、黎民,還有門口犯困計程車卒,忽然來了精神!
不少百姓聽到之後,直接跳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