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匡一邊感慨,一邊從“等價交換之地”退出來。
映入雙眸的依舊是烏漆墨黑的破爛房間。
房間靜悄悄的,一點雜音也沒有。
他腰肢用力,坐了起來,嘆息“也不知道大母與小妹去哪裡了。”
隨意地掀開用柳絮填充的粗麻布被子。
床上的竹簡又漏了出來。
司匡懷著好奇的心,再一次把竹簡拿了起來。
這個年頭,讀書可是有錢人的專利。
這麼窮的家裡,竟然還有竹簡。
難得!
雖然董仲舒上書劉徹,來了一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這僅僅讓學子修行功課發生了變化罷了。
寒門子弟想要成才,要麼混跡在戰亂年代,要麼靠幾百年後的科舉制。
在察舉制、徵辟制下,一百個秀才裡,能有一個寒門就不錯啦!
像董仲舒這種打著寒門子弟的標籤,成為儒家領袖的事情,只是個例。
司匡把竹簡小心翼翼地捧起來,端詳上面的文字。
記憶裡,這卷竹簡是外祖母的祖先流傳下來的。
至於上面具體寫了什麼,沒有人知道。
內容已經失傳了。
因為“此書不可與人”的祖訓,家中之人也不敢找讀書人觀看,生怕百年之後,愧對祖宗。
他的目光落在最右側的竹片上,開始閱讀上書的內容。
有『古文精通』在,上面的內容對司匡來說,不再是天書。
他打上第一眼,先是隨意地瞥了一眼。
緊接著,瞳孔頓時一緊,驚呼,“咦~這不是隸書……也不屬於小篆?齊系文字?”
竹簡之上,分明是春秋戰國之時,齊國的專屬文字!
司匡注視著上面震撼人心的內容,不由自主地讀了出來。
這不讀不要緊,一讀,心臟差點嚇得蹦出來!
“吾為齊將,效命三王,一生已得四次出征之機。”
“顯王四十六年,秦惠文王假道於魏,攻齊。吾奉威王之命,率兵抵之於桑丘。”
“勝。”
…
“宣王六年,燕國國相子之與太子平爭奪王權,致使國家混亂。吾奉大王之命,率十萬齊軍攻燕。”
“五十天後,破燕都,滅燕。”
“惜乎!”
“迫於趙、秦、魏之壓力,不得不退軍,滅燕之戰,功虧一簣!”
…
“楚王背信棄義,宣王十九年,吾奉大王之命,聯合魏、韓,攻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