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師,您怎麼看認知汙染?”洛書意有所指:“我們的記憶,我們以為的歷史,都是真實的嗎?”
“過去都是假的,”安寧教授眨了眨眼,洛書意識到她是在引用馬孔多的故事1,“所以我們需要常常自測。”
注1:“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引用自《百年孤獨》。另,因為50以上的帶圈編號就複制不出來了什麼限號),於是新的一卷幹脆從頭編起,以免後面編號不夠用。
洛書來了興趣:“自測?”
安寧教授遞給她一份《認知汙染自查量表》:“做做看?”
洛書頓時有些服氣:還真是萬事皆可量表!
認知汙染自查量表。
每個問題請用“完全符合”“符合”“中立”“不符合”與“完全不符合”回答,分別計04分。
一,我能清晰地記得過去一段時間內,我做的每一件事情時間長短取決於個人記憶力,短則兩天,長則一個月)。
二,我能清晰地記得過去的這段時間裡,我的情緒變化。
三,我記得自己做每一件事的邏輯。
四,我的行事邏輯大體上保持一致,但受到情緒變化的影響,也會有些許波動。
五,我認為大部分決定是合理的,但回想起來也有幾次沖動行為。
……
幾乎所有問題乍看上去都與“認知汙染”毫無關系,但洛書越往下看,越意識到神對人類認知的修正,原來也是有缺陷的。
“認知汙染”來自神對事實的扭曲,而這種扭曲來自不同平行宇宙發生事情的混合。或許每一個平行宇宙的個體行為都符合這個人的性格,但混合之後卻表現出了怪異的一面。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你有時候點牛肉飯,有時候點雞排飯,有時候點雙拼,三者機率各佔30。
現在我們生成兩個平行宇宙,再把兩條時間線按照“牛+牛=牛”“雞+雞=雞”“牛+雞=雙”“雙+x=雙”的規則來一個攪勻,於是結果變成了你絕大部分時候都點雙拼飯。
看出問題在哪了嗎?
人類在神的偉力面前,連自己的記憶都不能相信;但人類依然憑借卑微的智慧,絞盡腦汁地找出神的漏洞,試圖還原歷史的真實。
洛書:“這份問卷,別人都做了嗎?”
“還沒有,你是第一個。”安寧:“但我覺得你的分數會跟別人不一樣——這是我單獨找你的原因。”她頓了頓,“你讀過《切爾諾茲克狂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