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片刻,李世民緩緩說道:“稚奴,你所言之事,朕也有所耳聞。”
“只是這紡織廠的建立,並非易事。”
“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還需要最為關鍵的紡織機。”
“如今這些都在太子手中,你可有解決之法?”
“再者,此事若處理不當,恐會引發你們兄弟之間的矛盾,你可曾想過?”
李世民就差沒明著說,這事跟他沒關係。
其實李世民也不是沒想到在長安也搞紡織廠,但又擔心太子那邊不同意。
已經搶了煤炭廠,現在又搶紡織廠,怕是太子要翻臉。
如今這局面,李世民也不想跟太子直接鬧翻,還是希望能夠和平解決的。
不想廢太子,也不想太子太過於勢大。
李治心中一緊,但他早有準備,連忙說道:“父皇,稚奴願前往洛陽,向大兄討要紡織機。”
“大兄心懷四海,天下百姓,自然是想推廣棉花種植,大力發展紡織廠的,對於稚奴的提議,想來也沒有拒絕的道理。”
李世民聞言,深深看向李治。
試圖從李治的眼神中探尋出真實的想法。
不過看到的,都是真誠。
或許李治根本就沒想太多。
終於,李世民緩緩說道:“稚奴,你能心繫百姓,朕很欣慰。此事朕準了。”
“不過,這件事,朕可沒有詔書給你。”
不給詔書,意味著李治前往洛陽,完全就是他自己的意思了。
李世民倒不覺得有什麼危險。
都是親兄弟,太子不會怎麼做的。
在太子沒有腿疾之前,跟稚奴的關係,可是一直很要好的。
現在爭鬥方面,也是在青雀跟太子之間,還不至於牽扯到稚奴身上。
李治躬身作揖:“是,父皇。”
——
洛陽城。
僅僅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座古老的城市,因為太子的到來,而煥發出新的生機。
洛陽雖然是大唐東都,對比其他地方來說繁華昌盛,可也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街道狹窄逼仄,每逢車馬通行便擁堵不堪。
排水系統陳舊落後,一遇雨天便汙水橫流,百姓苦不堪言。
治安管理也存在漏洞,時常有盜竊、鬥毆事件發生,影響百姓生活。
因是天下之中,靠著大運河,自五湖四海來的三教九流繁多複雜。
尤其是貧富差距極大。
而李承乾自掌控洛陽以來,下達了諸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