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們不需要滅高麗,而是要勝高麗,這就簡單許多了。”
“只要能領兵,我就能獲得兵權,跟隨我的將士們也會因為軍功晉升,這就已經足夠了。”
李承乾說這話,其實還是有些謙虛了。
畢竟他是真的打算滅掉高麗。
如今大肆收集硝石,都是在為火藥製作做準備。
高麗為什麼這麼難以攻下,因為高麗很多城池,都建在山谷險惡之地,關卡之中。
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數千兵力鎮守,十多萬人進攻都不擔心,每次能上去的,就只能有幾千人而已。
但有火藥包,這些問題就不大了。
李承乾沒有去製作火炮,也是因為成本太大,不如把這些錢用來搞炸藥包。
屆時只需要床弩,或是簡易的投石車就行。
“杜荷自當為殿下促成此事。”
沒有考慮太多,杜荷就應了下來。
因為太子已經做出了決斷,並且在實施了。
他可以提建議,可採納不採納,還是要看太子。
不過從多方面考慮,杜荷也覺得太子的計劃,還是很靠譜的。
這其中有兩點比較關鍵。
一是領兵。
二是作戰。
陛下能否讓太子領兵出征,這裡頭還需要周旋,籌謀。
至少魏王是肯定會從中阻擾,不想讓太子領兵出征。
領兵後能不能大勝高麗,也很關鍵。
要是大敗,那就適得其反了。
戰爭可不是靠個人武力就能決定勝負,更重要的是統帥之能。
太子武藝再強,也不能靠一人之力扭轉戰局。
不過就目前來說,領兵出征對於組建太子武將班底,是非常有利的。
杜荷剛回長安,雖聽說了太子武藝多麼高強,實際上心裡頭還是有些不信的。
在杜荷看來,太子確實武藝不錯,但應該沒傳言中的誇張,多半還是太子讓人故意散佈訊息。
他自然不會在太子面前,質疑太子武藝。
只是如果他親眼看見的話,可能就不會這麼想了。
李承乾也沒說要展現一番,來日方長,杜荷往來東宮頻繁,總是有機會看到的。
刻意去說,反而落了下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