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心懂不懂?環境改造明白嗎?
一共四個人,只要給其餘三人洗了腦,剩下趙秋萍一個人,就算她還有什麼不滿,一時間也尋不到詞兒來反駁的。
袁藝就是這麼計劃的,也是這麼做的。在參觀完畢後,她直接就在剛才閉會的大會議室裡,展示了最近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報表,拿出了應對最難啃客戶的態度,愣是打算生啃下來。
從創業理念開始說,到整個創業的開始,再到過程的艱難,所招募的員工,以及目前為止所取得的成績,當然最關鍵的還是盈利表……
“我餓啦”要是真的從最初的創業來說,其實已經有兩年時間了,當然最初肯定是虧本的,基本上前期就是砸錢進去,加上互相的不信任,他們身為中間方還要代為墊錢等等。差不多半年以後,收入和支出才持平,勉強能看到些許盈利了。一年以後,隨著平臺的擴建,幾乎整個大學城全部商家都陸續入駐,資金才開始大幅度回籠。
而就在一年前,也就是程飛躍休學之處,“我餓啦”終於離開了大學城,開始向省城其他地方進軍。
於是,盈利就如同滾雪球一般的翻滾起來,尤其在他們開通了網銀支付平臺後,終於不需要先行墊資了,沒有了積壓的資金,每一筆都成了純粹的利潤,更兼同城速遞開始獨立執行,自然又是一個新的創收。
袁藝是貪心的,她恨不得吃下馬爹的事業,可惜她到底還是來往了,除非早在重生之處,她就能弄到大筆的資金和合作夥伴,不然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好在,她也知道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因此現在只寄希望於馬爹趕緊弄出手機支付功能來,天知道那塊蛋糕有多大,她就算沒法跟著一起做蛋糕,切一塊下來總沒問題吧?
尤其是,智慧手機就快普及了。
多數人其實對“存在”和“普及”有所混淆。舉個例子,電話是一百多年前就發明瞭的,傳入中國大約是民國時期,然而真正開始普及卻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甚至有些中小城市要到九十年代初期,才終於看到電話進入千萬家的盛狀。
同樣的,盡管最早的智慧手機是在兩年前,也就是2007年就上市了的,可一方面智慧手機就算有了,各類的手機app也沒研發出來,另一方面這種天價也不是一般人所能負擔得起的。
就拿袁藝來說,上輩子她第一次使用智慧手機是在工作以後了,用自己的工資買的平價安卓機,可就算是平價的,也要兩千多,幾乎是她當時一個月的工資了。而在最早,一個智慧手機多數都要上萬,最便宜也得七八千。
這個價格,基本上就把學生狗驅逐在外了,畢竟當時的學生多數還是挺樸素的,幹不出逼著父母買新款手機這種事情。當然也許是環境所致,周圍的人都不用,自己也不會惦記著,假如所有人都有了,就自己沒有,那估計多半人都忍不住。
而讓袁藝最悲傷的就是,因為她最初窮,用了安卓機,直接導致後面就算有錢了,買得起蘋果機了,可她……用不慣了。
甚至於,這個習慣直接延續到了這輩子。
盡管用不慣蘋果機,袁藝還是想辦法辦理了海外賬戶,購入了蘋果公司的股票。就算她上輩子進入股市的時間很晚,也沒仔細研究過股票的歷史,可蘋果股票飛漲這個事情,卻仍然是知曉的。
除了彩票,她也就只能靠股票來投機取巧了。
當然,投機取巧是一回事兒,她的所有精力還是花在了事業上面。畢竟,“我餓啦”才是她真正為之付出心血的事業。
換句話說,明知道錢途無量,她又怎麼可能在這麼關鍵的節點放棄呢?要知道,時機是不等人的,一旦錯過了黃金創業期,等其他人將市場這個大蛋糕瓜分完畢後,她加入已經為時晚矣。
而只要按照眼下這個形勢繼續發展下去,用不了多久,等人手一個智慧手機,等全民無現金模式普及,等……
我餓啦上市指日可待。
甚至為了將來的收益,袁藝都沒捨得將股份瓜分,除了她哥那是沒辦法的,其他員工就算是開發下單平臺的核心技術人員,她都沒捨得給股份。當然,股份是沒有給,其他福利還是給了的,而多數人是沒有那麼長遠的眼光的,比起那虛無縹緲的股份,人家更願意看到真金白銀。
給錢就好了,錢能花,股份能幹什麼?
於是,袁藝投其所好,不斷的加薪,甭管是勞苦功高的外賣人員,還是主管技術研究的核心骨幹,亦或是其他中高層領導等等,一律看具體情形加薪,哪怕不加薪,加班費和獎金都是少不了的。
程飛躍就是被錢給籠絡了的,他以前覺得沒人會喜歡加班的,畢竟他爸媽單位裡忙起來的時候,偶爾也需要輪流值班或者加班。每到這個時候,他總是能聽到父母的抱怨聲,因此他從小就認為,加班是一個很不好的事情。
直到後來,袁藝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加班沒什麼不好的,真正不好的是無償加班。
平時夜裡加班提供免費的晚餐和夜宵,晚間有大巴直接送到公司員工寢室樓下,給加班費;雙休日加班提供免費的一日三餐,以及雙倍加班費,同樣都有大巴車接送;法定節日,例如五一十一過年等等,這些日子其他福利照例,加班費三倍起……
假如一個月的加班時間過長,到下月發薪水時,還會提供一個由袁藝自己出的紅包,金額則看具體情況而定,但絕對不會少於五百。
員工們很喜歡加班,並沒有聽到任何人抱怨。
其實,袁藝也不提倡加班,出的錢多是一回事兒,主要是長此以往,會消耗這幫元老級員工的健康。可她也沒辦法,哪怕“我餓啦”已經創業兩年了,卻仍然屬於創業的中後期,而迅猛擴充的結果往往就是人手不夠,即便一再招人,能頂上來的還是隻有那些人。
袁藝盡可能的合理排班,同時也期待著下學期的實習生們。
在省城還是很美好的,因為大學多,每到春夏之際,幾乎所有的大四學生都會出來實習。“我餓啦”雖然比不上其他老牌子企業,可省城裡也不是全都是名牌大學,很多三流院校的學生是進不去好企業的,哪怕僅僅是實習也很難。
這個時候,薪金豐厚的“我餓啦”就會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巨額財富近在眼前,袁藝傻了才會回美院繼續念書。
是夜,趙秋萍和袁東海暫住在袁老太的房子裡,他們待在袁藝的臥室裡,隔壁程飛躍的臥室裡住的是袁大姑他們夫妻倆。
至於袁藝和程飛躍,其實早就已經搬出去了,基本上工作日都是待在員工寢室樓的頂層精裝套間裡的,只有很偶爾才會回到這邊來,好在東西還是挺全乎的,畢竟袁藝他們可沒那個閑工夫將厚厚的冬被特地搬到新家那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