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良很是客氣。
李勣頷首,“辛苦了。”
孫兒就看不慣他這等老好人般的處事方式,覺得憋屈。可李勣卻不這般認為。
任何一種生活方式只要你能習慣,那麼就是幸福。
帝后都在。
作為宰相座位是有的,還有一杯熱茶。
李勣發現皇帝先看了自己身前的茶杯。
“陛下,臣讓趙國公去尋幾位將領飲酒。”
李治微笑依舊。
李勣說道:“臣老了,數年中臣一直在觀察著大唐將領,從邊塞到朝中諸衛,都尋不到統帥之才。陛下……”
李勣抬眸,依舊溫潤,“大唐龐大,大唐的敵人也龐大,一旦傾國之戰,必須要帥才來統軍,否則……”
李治問道:“薛仁貴如何?”
李勣搖頭,“薛仁貴勇則勇矣,可為一路總管,大總管卻無法勝任。”
李治微微皺眉,“如此?”
皇后一直在觀察著李勣,卻默然。
李勣溫言道:“臣孫李敬業與趙國公交好,不過臣孫卻不是大才,此生難以執掌一面……”
我的孫兒就這個資質,陛下你可放心。
“趙國公領軍征戰多年,臣一直在關注他的手段。既有侵略如火,也有不動如山,臣更看重的是他的眼光。”
李勣抬眸,目光炯炯,“陛下不知,統帥非武勇,而是謀略,而謀略首重眼光。統帥能看到攻伐之外,能超脫攻伐之外。不以得失為重,看的是大局!”
皇帝微微眯眼,看似在傾聽。
李勣在朝會上的表態讓眾人都知曉了軍方的意思。
隨後李勣就和幾位老帥去飲酒。
這會兒再度安排賈平安和那些將領喝酒。
這是扶上馬,再送一程。
犯忌諱!
但軍方有自己的一套行事方法,帝王若是橫插一手,必然會招致反彈。
李勣說道:“臣記得趙國公斷言吐蕃此後只能從西域進攻,有人駁斥,趙國公說了一番話……大唐希望看到吐蕃大軍從高處衝下來,這便是眼光。”
他解釋道:“大唐不可能進攻邏些城,如此吐蕃便能想攻就攻,想退就退。不過若是他們奪取了吐谷渾,再想退卻不能了。”
“為何?”皇后不解。
李勣說道:“吐谷渾是養馬地,更有耕地和人口,吐蕃捨不得。若是祿東贊主動捨棄了吐谷渾,國中的權貴們會把他撕成碎片。”
李治懂了,“這便是以利誘之。”
李勣點頭,“但祿東贊睿智,在大唐掃清了遼東,再無後顧之憂後,他不會攻擊吐谷渾,否則就是把機會送到大唐的眼前。”
“這就是統帥的眼光!”武媚說道。
李勣頷首。
皇帝看著李勣。
李勣目光溫潤,微微垂眸,但沒有避讓。
皇后在邊上默然。
良久,皇帝的眸中多了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