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自然不會傻得去徹查劉氏的死因,這事兒也就隨著田氏的進門,被埋得嚴嚴實實。再也無人提起。
老夫人當時以為這事兒無人察覺。哪知劉府不是省油的燈,雖然沒有真憑實據證實劉氏的死內有乾坤,但還是一口咬定劉氏不是病死的。
兩府自然是因此生了嫌隙。
按照大晉律例,田氏要嫁進來當繼室。須得經過劉府的同意,奈何劉老太爺當時梗著脖子死活不點頭,楚府和田府無奈只能幹著急。
然他們等得,田氏的肚子卻等不得啊!
當時田氏早已與大老爺暗結珠胎,有了三個月的身孕,若是再不進門,只能淪為長安城的笑柄。
田大人著急之下,便與當時還是戶部尚書的盧大人一起聯合各方勢力給劉府施壓,斬斷了劉府好多處生意的門路。
劉府雖則家大業大。奈何子孫也多。盤根錯節自然是是非也多,難以統一人心。
當時劉府有好幾房子孫因這事兒鬧著要分家,劉老太爺無奈只得舍輕取重,忍痛首肯了這事兒。
但劉老太爺也留了個心眼,尋了門路找到了太皇太後。讓太皇太後出面與田府約法三章,將大少爺從這事兒中摘了出來,保住了大少爺的親事主事權。
老夫人以為這事兒到這兒算是完了,怎知這才是個開始,那田氏壓根兒就不是個安分的主。
她進門後瞞著老夫人想方設法要取大少爺的性命,好給肚子裡的孩子騰地方。
然老夫人又怎容她禍害楚家的子孫?雖則她不喜大少爺的生母,然大少爺卻是楚家的嫡長孫,那可是嫡嫡親的親骨肉,老夫人可是疼到了骨子裡的。
為這事兒老夫人可是敲打了田氏好幾次。
後來約莫是太皇太後也曉得了這事兒,便以送大少爺到白鷺書院進學為由將大少爺帶出了狼窩。
老夫人當時身子不爽利,也無暇看顧大少爺,為了大少爺的性命安虞,只能默然允許了。
怎知大少爺這一脫離楚家,他的心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老夫人事後才曉得大少爺雖則當時年紀少,但還是認準了這個殺母之仇。
只要這個仇恨一日還橫亙在他與田氏之間,老夫人就一日捂不熱大少爺的這顆心。
老夫人雖則心裡痛心卻也無可奈何,她總不能為了挽回大少爺的心便要了田氏的命吧?先不說田氏為楚家誕下了麟兒,便是田府那頭她也無法交代。
後來隨著三少爺的日漸長大,三少爺聰明伶俐嘴巴又甜,自是哄得老夫人心花怒放,久而久之老夫人便對大少爺淡了心,不聞不問起來。
直到大少爺越來越出色,在軍中闖出了一番名堂,威名享譽整個大晉,老夫人才驀然想起這個孫子來,只是此時已經為時晚矣。
眼看著與樣樣出色的大少爺相比,三少爺在田氏的寵溺下卻越長越歪,如今已儼然成為長安城的頭號紈絝子弟,這讓老夫人又怎能不痛心?
於是才有方才那番感慨,只是再怎麼痛心不甘又如何?事情已然如是了,再多的悔恨也於事無補。
大少爺不日後就要出府另居,從此只會與侍郎府越走越遠。說不定哪日等他羽翼豐滿了,還會反過來將矛頭對準侍郎府,以報當年的殺母之仇。
當然這話常媽媽是不敢說的,她只能喏喏地裝作什麼都不曉得,畢竟這些隱秘之事知道的越多便越危險,還是置身事外明哲保身方為明智之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