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演算公式的手一頓,輕輕皺起眉頭。
這個時代雖然早已有了類似《九章算術》的書籍,但算科依舊是冷門,只有商戶才會費心學個基礎。
她只好簡單解釋:“這是我的習慣,把一些數字替換成符號,方便計算。”
張尚書聽得雲裡霧裡的,轉眼又指著她的新賬本,問:“這又是什麼。”
顧玉拿起賬本,從前到後翻給他看:“這是小子畫的表格,按照衣、食、住、行和清談會分為五個部分。又用一些橫線和豎線製作成表格,把各個細緻的分類編排起來,每一頁都留了足夠的空間,以防後續增減數目...”
張尚書走馬觀花地看了看,因為很多數字顧玉還沒算好填上去,他看著縱橫交織的線條,有些摸不著頭腦:“瞧著倒是有趣。”
顧玉道:“世叔,今日應該能弄好,到時您再細看。”
張尚書驚訝起來:“這麼多賬目,你今日就能弄好?”
顧玉一笑:“賬目雖多,但是分條目整理起來會事半功倍。”
張尚書心裡不以為然,這本賬冊是李侍郎和手下好幾個官吏費了三四天時間才整理出來的。
聽顧玉這麼說只覺她輕狂,打算等傍晚她弄不完時,再提讓她捐資一事。
張尚書說了一句“辛苦世侄”,便揹著手走了。
在暮色降臨前,顧玉把梳理好的部分交到張尚書手裡,欣賞了張尚書從質疑、到認真、再到驚歎的表情。
“好,太好了,這實在是太好了,老夫平生第一次看到如此有條理的賬目。”
張尚書拿著賬本激動地來回踏步,還叫來吏部其他官員觀摩,十幾個人圍在一起嘖嘖稱奇。
顧玉站在他們後面長舒口氣,這筆糊塗賬終於算明白了。
李侍郎問道:“不過,這預算怎麼少了這麼多?”
顧玉走上前去,因為是她自己整理出來的,所以翻的時候十分得心應手:
“隨著入京的學子越來越多,我們不能盲目往上堆加預算,得開源節流才行。”
“就比如‘食’這一部分。原本計劃是在食行準備菜蔬肉食。我讓小廝直接去市集問價,從農戶手裡直接購買,雖然運送稍遠,但是價格要便宜一半,且不用經過商戶之手,菜品會更新鮮。”
“‘衣’也同樣,原想在清談會之前,根據學子的學籍給他們發放襴衫,但一時之間也買不齊那麼多統一的成品襴衫,若是直接去布行進布匹,再交給大型繡坊趕工,也能來得及且價格實惠...”
“再說‘住’,我看之前諸位前輩商定讓學子們住在客棧,還是那個字:貴,且各個客棧規格不同,若是有學子恰好住在環境稍差的客棧,對比他人,難免生怨。
御都山附近的陽康坊是京都新建的坊,還未有幾戶人家入住,可以給坊戶主人一些錢財,租賃幾日,學子們一同住在那裡,也方便管理。”
張尚書道:“光這些就能省下一大半預算,顧世侄心思敏捷,真是令我等刮目相看。”
吏部李侍郎趁機問道:“那麼‘行’呢?可有什麼法子削減學子來往京都的開支?”
還未等顧玉回答,張尚書便說:“‘行’是各路驛站往咱們這裡要錢,具體花銷的安排我們鞭長莫及,最多隻能核對好他們報上來的賬目,免得讓下面的人鑽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