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喘口氣,大夫人又道:“瓊兒,別愁嫁,沒了這一樁,自有更好的等在前頭。蘇姨娘,你放心大膽去看,可別因瓊兒年齡大了,就自個兒看輕自個兒,若遇見合適的,就是請貴妃出面,也不是問題。”
蘇姨娘與顧瓊抽抽噎噎應了。
顧玉又哄了會兒,大夫人就讓她們回去等訊息。
待二人走後,顧玉侍候大夫人用了湯藥,輕聲道:“又讓母親操勞了。”
大夫人斜斜靠在塌上,看著十分疲憊:“自家孩子,再怎麼操心也不為過。貴妃那裡如何?”
顧玉簡單將她今日入宮的經歷講給大夫人聽,大夫人面色方才好些,道:
“真是個好機會,你做得不錯,我猜過不了多久,聖上的旨意就會下來,或許要你協助處理此次江南士子進京一案,到時你要把事情辦得漂漂亮亮的,恩蔭的官職高低就看這一事了。”
顧玉點點頭。
大夫人擰著眉頭說道:“不過你還是要把你妹妹之事放在第一位,若連此事都忍得,日後國公府豈不是誰都能來踩一腳。”
顧玉道:“這是自然,冷大夫說母親是憂思過重,這場病才來得這麼嚴重,母親安心養身子,外面的事一切有我。”
聖上的旨意傍晚就下來了,命她跟隨吏部全程參與此事。
顧玉再次向國子監告了假,接連幾天前往吏部官署與眾臣子商議。
她雖得到了聖上的青眼相待,但在這些官吏眼中仍然是個後輩,且是個家世落魄,還未有官身的後輩。
官衙裡的人都不怎麼在意顧玉,給她安排的也都是些零碎的小活。
眼看學子們就要入京,整個吏部官衙都忙得團團轉。
顧玉的晌飯也是在官衙用的,別人都三五成群,只有她端著國公府送來的食盒,孤零零坐在角落。
妹妹顧瓊知道她嗜甜,親手做了桃仁霜糖糕放進來,顧玉一笑,小口吃著糕點,心裡惦記著董長茂一事。
該查的都已查清楚,到佈局的時候了。
這時,吏部尚書張文敏坐了過來,笑眯眯道:“世侄,可用好膳了?”
顧玉忙把嘴裡的糕點嚥下去,喝了口茶清口。
張尚書是出了名的笑面虎,她在官衙受了這麼多天冷落,他忽然過來親切地叫她世侄,事出反常必有妖。
她便小心道:“用好了,世叔,您有什麼交代?”
張尚書捋了一把鬍子,嘆口氣道:“我一把年紀,原不該腆著臉跟世侄開口,只是事到臨頭,實在為難,只好來倚老賣老了。”
顧玉有種不好的預感,道:“世叔久在宦海沉浮,到底是什麼事,竟連世叔也這般為難?”
張尚書想到接下來要說的話,不禁臉熱,只是半臉的鬍鬚倒是讓人看不出來:
“先前世侄為清談會捐資五千兩,已盡數用完。接下來還有許多花銷,不知道世侄可否再稍稍傾囊相助。”
“什麼?怎麼這麼快就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