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計程車大夫至少還有風骨,講究吃相,敢和皇帝頂牛,卻也不敢弒君。宋朝沒有唐朝之宦官專權,藩鎮亂政。外戚權力也被文官給壓制和融合了。
當然,當朝聖上,也不怕文官亂來,因為他軍權在握,朝權在手,名份更是不容置疑。
遼國南侵雖然是件大事,但也不會讓天塌下來。
―――――――――――――-
遼國要是早些年南侵,大宋或許會損失慘重,導致一場大敗。
但現在的大宋,和前幾年完全不一樣了。
趙煦在朝局上的改革需要慢慢來,但在軍隊裡的改革卻是可以大刀闊斧。幾年下來,見效明顯。
如今的大宋軍隊已經是脫胎換骨,特別是邊軍。軍備整齊,全軍士氣高昂,後勤充足。
大宋也不是大明,大宋比大明有錢多了。
有錢就足以解決軍隊裡的大部分問題。
剩下的就是打幾場硬仗,把軍隊的軍魂給打出來了。
當然,就算如此,趙煦也不敢小瞧遼國的入侵。
現在遼國,國力處於頂峰,軍隊戰鬥力更是天下第一。
這個必須得承認,現在遼國的軍隊,在周邊各國來說,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大宋屈居第二。
只不過大宋的底子要比遼國厚實多了,打起來,對耗的話,遼國也耗不起。否則宋朝早就沒了。
所以,對於遼國南侵,大宋朝廷還是相當重視的。
第二天一早,趙煦就召開了大朝會,集體商議此事。
經過朝堂諸公的討論,分工明確地開始為抵抗遼國主侵做準備了。
此時的大宋雖然軍隊戰鬥力比不上遼國,但國力仍然是天下第一,所以朝堂之上的諸公雖然有議和派,但卻不是跪舔派。遼國主動南侵,還是讓朝堂諸公齊心對外。
講真,宋哲宗時期,朝堂之上的文官,個個都有著天朝上國的傲氣。
雖然在楊盤看來,還在交歲幣的大宋,實在算不上什麼天朝上國。
趙煦忽然有一種想法,趁著這一次戰爭,打掉遼國的心氣,結束歲幣這種東西。他可是要做千古一帝的男人,豈能夠有歲幣這種汙辱性的玩意兒?
皇帝知道了,就相當於血神子知道了,血神子知道了,楊盤自然也知道了。
楊盤這才想起,這個時候的大宋還是處於積弱的狀態。
哪怕趙煦當政有些起色,但想要完全擺脫積弱的狀態也是需要時間的。
“五十萬遼國大軍?真希望遼國那邊能夠晚點南侵,再給我點時間,待我恢復了天人境界的修為,便可以動用誅仙劍了。”楊盤搖頭嘆道。
“哎,對了,我記得原著之中,遼國會有一場奪位之爭。怎麼現在還沒有發生呢?”楊盤疑惑地自語道——
修改到了,晚上還是正常的兩章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