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大遼南侵
朝堂之上,正在批改奏摺的趙煦,忽然接到樞密院樞密使的求見。
趙煦也在奇怪,明天就是大朝之日,有什麼事非得現在來報?
“宣。”趙煦奇怪歸奇怪,但他也明白,沒有要緊之事,樞密院使是不會這麼著急求見的。況且樞密院掌管著全**隊,一旦出事,肯定是大事。
“宣樞密院使李大人覲見。”宦官傳頌。
不一會兒,一個長得有幾分玉樹臨風的老者身穿整齊的官服走了進去,行禮道:“參見陛下。”
“不必多禮,這裡不是朝堂,愛卿此來有何事?”趙煦放下了奏摺,抬頭看著對方問道。
“臣有緊急軍情上報,根據遼國探子回報,遼帝有南侵的跡象。臣已經命令邊境各軍加強防備了,但茲事體大,臣不敢做主。”李樞密使彙報道。
“邊軍軍備士氣如何?能不能抵擋遼國的大舉南侵,要不要調集其他各地的軍隊支援?”趙煦直問主題道。
“官家放心,邊軍軍備充足,軍費足額,士氣有所提振,防禦遼軍錯錯有餘。”李樞密使回答道。
“好!不過凡事預則成,不預則廢。派人檢查一下京軍的軍備士氣狀況,不合格的要及時改正,明白了嗎?”趙煦反問道。
趙煦的眼睛不是揉不得沙子,曹太后當政的時候,下面的軍備松馳,吃空餉,士兵操練不足,士氣低下。趙煦心裡是門清兒。
趙煦當政之後,在慢慢地扭轉,逐漸鬆開了文官對武官的壓制,同時也在減少冗餘。
北宋的冗官冗軍,那是歷朝最出名的。
趙匡胤得國不正,只好自廢武功,搞出一套多餘的官員制衡體系,以文壓武。
―――――――――――――-
到了趙煦這一代,趙煦得到了傳國玉璽,天命所歸。位置已經坐穩了,他也不怕武官造反,所以漸漸地在鬆開文官對武官的壓制,調整軍隊冗餘問題,栽汰老弱,嚴查軍紀,成立軍紀司,成立五軍督護府,司職戰爭指揮參謀,沒有後勤自理。
兵部只管後勤,沒有軍隊排程權。
樞密院管理各地軍隊駐紮,有排程權,沒有戰爭指揮權。
軍權已經收到了趙煦的手上。
有了軍權,再加上大義名份,趙煦的改革也得以緩慢進行。他準備用十年的時間,慢慢地梳理政務,解決冗員問題,改革弊政。
問題是,時間還是太少了,趙煦也怕出問題,所以才特別指出。
李樞密使立即行禮道:“臣明白,臣會親自督促改正。”
大宋經過王安石變法,又經過司馬光反政,然後趙煦上位之後,再一次深入支援變法,這樣來回折騰,政治局勢十分緊張。政治上的矛盾非常大,只不過是因為趙煦得到了傳國玉璽,天命所歸,能夠控制得了朝局,才不會使得變法派和保守派正面爭鬥起來。
黨爭歷來就是朝局最忌諱之事。
要不是趙煦手段出眾,恐怕現在的大宋會一直衰落下去,最後落得滅亡的下場也不是不可能的。
幸好六扇門壓制江湖,平衡民間百姓的秩序,得以緩解民間矛盾。
還好這是宋朝,這要是在明朝。
皇帝改革的壓力會更大,甚至會危及性命。
明朝計程車紳那是出了名的要錢不要命,為了錢,皇帝也敢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