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南民北遷!
在李唐閉關之際,荀彧就騎著獅馬獸,急如星火,趕赴南部四郡!
而南部四郡,就是指最南方的南安郡,以及與它接壤的貴乾,青田,魏東三郡,長寬可達上千公里,居住數百萬百姓。
其中,以青田郡最繁華,人口最多,佔據四郡總人口的一半,其餘各郡人口較少,尤其是邊境南安郡,只有幾十萬人,可謂是地廣人稀!
火急火燎趕到的荀彧,立馬接管四郡守軍,組建三萬人的守軍部隊,隨後召集各縣官吏,頒佈王令,開始遷移百姓。
寧做太平犬,莫作亂離人!
隨著王令傳達,所有百姓都知曉此事,內心沉重,悲痛不已,看著告示,內心想法不一,議論紛紛:
“蒼天啊!大戰又起,可憐我們這些百姓,將變成流民,過著顛肺流離生活!”
“你可別瞎說,王令上寫的清清楚楚,朝廷沒有拋棄我們,要組織大轉移,遷移到其餘郡縣,保證我們不受戰亂侵襲!”
“真的嗎?”
“廢話,我好歹也是讀書人,當然能看懂王令意思!”
“那太好了,我們趕快回去收拾,唐王果然是仁君,戰亂到頭,還想著我們下層百姓!”
“就是,戰亂無情,君王有義,生活在大唐,真是幸運!”
一部分百姓議論紛紛,開始返回家中,收拾行李,去縣府備案,準備遷移。
當然,也有一部分百姓不願意,大聲咆哮,發出心中不滿:
“唐王不是號稱明君嗎?就該派兵,保護我們的安全,在城外,我還有千畝良田,遷移之後,朝廷給補貼嗎?”
“就是,我在南安郡居住豪宅,生活幾十年,死也不會離開這生我,養我的地方!”
“朝廷無能,還要連累我們,可惡至極!”
“…………”
不願意離開的人,紛紛抱怨,出口的話越來越難聽,引起許多人不滿,急忙勸阻道:
“你們休要胡言,唐王派荀彧大人過來,組織我們遷移,就是保護我們,你們還是回家收拾,免得以後追悔莫及!”
“你才胡言呢!我就不走了,死都不會走,你們這群膽小鬼,趕緊滾吧!”
好心人勸阻,非但沒有起到作用,反而使他們更倔強,一甩衣袖,扭頭就走,讓勸阻的人無語,明白一個道理。
總是有人犯賤,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善意,反而執著追求一些不可能的東西!
接著,在守軍的組織下,南安郡邊境城池雁回城,開始遷移百姓,在城主帶領下,十萬百姓,穿梭在阡陌小道,離開世代居住的城池。
他們將要前往落平郡,一路跋山涉水,預計行程兩個月,跨越一千兩百多里疆域。
隨著人口遷移,不斷有奏摺彙報,南安郡府,荀彧臉色凝重,仔細檢視眼前奏摺的內容:
“南安郡守稟報中郎將,南安郡七層百姓願意遷移,兩層百姓猶豫不斷,一層百姓不願遷移!”
內容讀完,讓他大皺眉頭,大戰在即,居然還有百姓不願意撤離,這不是自找死路嗎?
要知道,這次入侵的可是國家,而不是本國的勢力。
本國勢力,在戰爭的時候,會手下留情,不會大量誤殺百姓,所以原來的青宵國,經歷四分五裂的內戰,死亡的百姓,還沒有軍隊數量多。
但其餘國家入侵,就大大不一樣了,他們為了勝利,可以使用任何手段,在攻破城池後,經常下達狂歡命令。
何為狂歡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