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商議,閉關!
“候王令,北方建國,前去賀喜,卻被鄙夷,遭遇屈辱,祁天候國威嚴,被踐踏一無是處,為抵禦外辱,滿朝上下,皆為憤怒,特令景王,率軍三十萬,攻破大唐,以報此仇!”
隨著候王令下達,祁天候國糧倉開方,下達勞務派遣,調集二十萬民夫,在一萬士兵保護下,押運糧草至北方邊境,堆積北雁郡糧倉。
糧草先行,再進行兵馬調動,萬軍齊動,先鋒部隊,中軍,後軍,三大陣營,在景王董君越的帶領下,向大唐國出發。
而這三十萬大軍,普通軍隊二十五萬,武兵五萬,武將多達三千,實力強大,陣馬風檣,發出強悍氣勢。
與此同時,數十名羅網衛,離開祁炎城,前往大唐國,執行秘密活動,探密,暗殺,策反!
而這些羅網衛,就是祁天候國的情報間諜組織,類似血衣衛,寓意天羅地網,無人可逃。
祁炎城外,軍隊已經開拔,董君越率領中軍,意氣風發,心中十分激動,馬上就可以報仇雪恨了。
“景王,行軍要領有精,簡,密,速四點,如今我們明目張膽的行軍,一定會被大唐國打探,到時候做好防禦,豈不增強攻打大唐國難度?”
在祁天候國旌旗下,軍隊將領許義志提示道,卻讓董君越臉色一變:
“這點本親王自然知道,但區區大唐國,豈是候國對手,本親王就是讓大唐國知曉,讓他們害怕,在他們恐懼中,攻破大唐邊境,直搗黃龍,踏碎長安!”
聽見景王怨恨的話,許義志微不可察的搖頭,也不在多言,這或許就是王室子弟與武將世家的差別,一個高傲,一個謹慎!
跟隨心懷憤怒,內心高傲的景王,也不知道這次出征是福是禍!
贏,景王獲得名譽,自己只是陪襯!
輸,自己將承擔敗將之名,景王安然無恙!
不知不覺間,許義志想通許多!
而在祁天候國行軍四天後,終於有血衣衛把訊息傳入長安,讓所有人內心沉重,皇宮更是鐘聲不斷,召集滿朝文武,共議大事,給秋風長安,增加幾分惆悵。
殿之寬兮,人影綽綽;君王鬥志兮,坐危不亂;眾臣議兮,滔滔不絕;以求窮其結論兮!
在得知情報後,大臣仔細討論後,范蠡就站出來說道:
“王上,祁天候國大兵壓境,看似來勢洶洶,如水上浮萍,想要破解,十分容易!”
“其一:祁天候國有勁敵,比他們還要強大的邪劫王國,所以三十萬軍隊,是他們的極限,除非他們冒著西部地區被佔領的風險,於我國決戰!”
“其二:由祁天候國明目張膽行軍,可知將領輕敵,只要抓住敵軍薄弱之處,吞噬敵軍有生力量,逐步瓦解,最終擊敗!”
“敵軍心有顧及,將領高傲,此戰,只要我方把握戰機,已經獲勝近半!”
看著娓娓而談的范蠡,文武大臣都十分認可,李唐點了點頭問道:“不知各位愛卿,還有何良策?”
荀彧聽後,搖了搖羽扇,站出來說道:
“稟王上,此戰雖易,但切莫小覷敵軍的實力,在個體方面,我軍絲毫不佔據優勢,這將是場持久戰,微臣建議,遷移南疆百姓,確保戰爭不波及百姓!”
“其次,關於戰爭戰略方陣,前期採取積極防禦措施,結合南部地區水多山廣的地勢,做到以水禦敵,以山禦敵。”
一個樂觀,一個悲觀,都十分有道理,讓在場人心一凝,暗中重視對手,李唐也是如此,大聲說到:
“荀愛卿所言,應當銘記於心,此後無論對手強弱,各位愛卿都要重視,明白驕兵必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