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忠坐過幾百年後的火車,也坐過這個時代的火車,以後世的標準來看,大明的火車根本談不上舒適,畢竟最長的軌道也就是兩米多,要是小鐵廠鑄造的短軌,甚至只有一米,介面多自然顛簸。不少第一次搭上火車的人,都受不了一路的搖搖晃晃,所以在鐵路開通不久,就開始有藥鋪、藥販開始推出了各種各樣的止暈藥,專門賣給火車乘客。
不得不佩服這個時代人們的商業眼光,新鮮事物剛一出現,他們就從中看到賺錢的機會。不過,這個時代的大明百姓對火車接受的速度很快,與另一個時空中,滿清視鐵路火車為洪水猛獸不同,他們不但立即接受了火車。甚至發現了鐵路的優點——速度快。朝發夕至,這讓鐵路旅行甚至成為新的時尚,只需要幾天,中原腹地的人,就可以抵達海州,在那裡看到大海,看到遠行的帆船。然後還不耽誤他們在中都的“御膳坊”吃上一頓。
“快看,爹,你看,是御林軍。”
在“咣鐺”作響的車廂裡,不過只有七八歲的少年,手指著窗外官道上的一隊騎兵,有些激動的嚷嚷道。
“蒲篪,要穩重!”
正看著書的蒲松齡,皺眉訓斥道,不過,他也把目光投向了車外的官道上。其實,車廂裡的人大抵都是如此,他們知道這裡已經是中都的地界,但卻沒有想到會在這裡看到御林軍。
在官道的中央,前後數十乘騎兵拱衛著一輛馬車,正在往與他們相反的方向,也就是中都的方向趕去。看起來倒是與普通的車馬隊沒有什麼區別。
“小公子,你是怎麼知道官道上的騎兵是御林軍。”
儘管御林軍同樣穿著紅色的軍裝,但是他們的帽盔、旗幟卻不同於普通計程車兵,甚至就連他們的軍服顏色都更為鮮豔一些,也正因如此,蒲篪才能將兩者分出來。
“他們打的旗是紅底龍旗,那是皇家旗幟,還有……”
蒲篪一一解釋著,到最後又忍不住說道。
“指不定,那馬車上坐的就是皇帝!”
這一句話,立即在車廂裡引得一陣鬨笑。
“我說小公子,你可真會說,那皇帝出宮的話,肯定是大內侍衛層層保護,那會像現在這樣,不過只是幾十個人跟著,不是瞎扯嗎?”
“就是,依我看,可能是那個達官顯貴……”
“那是,皇帝什麼人?真龍天子,皇帝出行,肯定得有全套的儀仗,至少也得有幾千個人吧……”
反正沒有一個人相信蒲篪的話,似乎在他們看來,皇帝出行,別的不說,首先肯定得有排場,要不然,又怎麼能稱得上了皇帝。
聽著周圍的乘客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道著皇帝家的金鋤頭,蒲松齡只是微微一笑,倒也沒有說什麼,只是又往車外看了一眼。
“兄臺以為那馬車中坐的是陛下?”
坐在他面前一個商人打扮的青年,看到蒲松齡的有些不屑的笑容,便試著問道。
“大家都說不是。”
蒲松齡倒也沒有回答他的問題的。
“他們都覺得皇帝出行的排場要大些,這樣不是皇帝的排場。”
錢武志回答道。
“而且,確實也太小了點,過去就是知縣出行,也有衙役在前面打著“迴避”的牌子,也有一套儀仗。”
“今上盛民,倡行不擾民,所以非大典之時,百官皆不得擅自儀仗出行,今上也是以身作則,出宮非大典,皆是以簡行,像這樣幾十騎護衛,恐怕都是迫不得已,報上不是說過,今上曾多次微服出巡各地,而且,除了陛下,又豈會還有誰需要這麼多的御林軍護衛?”
蒲松齡放下書,一一說著他所瞭解的興乾朝的不同。
“哎呀,瞧我這記性,這些可都是報紙上寫過,這,這可怎麼是個好,剛才咱們應該下去,磕著頭,沾點皇氣,也能保佑咱們平安發財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