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會征服大海!
最終將來征服世界!
在乘著馬車返回皇宮的時候,看著車窗外朱明忠默默的想到,此時,窗外,細碎的雪花正在下著,冬天已經來了。
1670年的大明,冬天依然來的很早。
儘管天氣有點冷,但是朱明忠的心情卻很舒暢,看著窗外的雪花,他甚至開啟車窗伸出手去感受了一下那雪花。
雪花落在手中略帶著一絲冰涼,感受著寒風,聽著馬蹄鐵踏在瀝青碎石路上發出的響聲,朱明忠不禁想到了汽車。
也許,可以考慮研究一下內燃機,然後再造汽車……
這個念頭在他的腦海中一閃而過,並不是因為不現實,畢竟,作為一名工科生,對於內燃機的原理與結構早就熟讀於心,甚至這是中學教材的內容,只要投入一定的精力、人力以及財力,朱明忠相信在十年內就可以取得突破。
但是現在,在興乾七年的大明相比於汽車,改良火車與鐵路,無疑更為重要。畢竟,火車的運力遠不是汽車所能相比。
儘管現在大明的鐵路已經修建了上千裡,但是大明的鐵路卻是原因,原始的蒸汽機、原本的軌道,所有的一切,都必須要進行改良,現在也應該投入更多的精力,改良火車。
“陛下,江南鐵廠,最近與南京國子監一共同研究了一種裝置,可以直接軋製鐵軌,透過軋機軋出的熟鐵鐵軌,每根長達5尋米),這種鐵軌具有接頭少,韌性好,在重壓下不易斷裂的優點,而相比之下,即便是利國驛鐵廠的鑄造的鐵軌,最長也只有2尋……”
朱明忠的腦海中想到了先前在書院與鐵路公司的張英見面時,張英的請示,他希望能夠在從新鄉至長春的關內外鐵路上用效能更為優良的熟鐵鐵軌,而不是鑄鐵軌。當然,相比之下,前者的成本要高出許多。畢竟熟鐵的價格遠高於鑄鐵。
“如果用鋼軌呢?”
想到了鋼,朱明忠自然想到了另一個時空中貝塞麥發明的轉爐鍊鋼,相比於現在大明的鐵廠普遍使用的坩鍋鍊鋼法,這種貝塞麥發明的酸性底吹轉爐鍊鋼法,該方法首次解決了大規模生產液態鋼的問題,奠定了近代鍊鋼工藝方法的基礎。
由於空氣與鐵水直接作用,貝塞麥鍊鋼方法因而具有很快的冶煉速度,成為當時主要的鍊鋼方法。但是,貝塞麥工藝採用的酸性爐襯,不能造鹼性爐渣,因而不能進行脫磷和脫硫。直到二十幾年後托馬斯發明了鹼性空氣底吹轉爐鍊鋼法,才成功地解決了冶煉高磷生鐵的問題。
“似乎這個技術並沒有什麼難度,應該可以考慮一下。”
朱明忠自言自語道,畢竟,鐵軌的壽命短,而鋼軌的壽命更長,而且,現在鋼價太高,一噸鋼可以買十噸鐵,足足有十倍的價格懸殊。
“嗯,確實有嘗試的餘地,不過可以考慮在先設立一個鋼鐵研究所,專門從事冶金技術的研究。”
儘管作為穿越者,而且本身就是學習工科的朱明忠,對於工業機械知識的瞭解,遠超過這個時代的任何人,但是他同樣也不是那種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全才。或許在科學上有領先時代幾百年的知識,但是很多知識也就是隻知道皮毛。
也正因為深知自己的侷限性,所以,他才希望把自己所知道的皮毛告訴這個時代的人們,畢竟,這個時代也有很多極為聰明的優秀人才,就像張英,在歷史上他是理學大師,可是現在他的聰明才智卻從理學轉移到了鐵路,轉移到了工程機械學上,再有十幾年的時間,朱明忠相信,對張英以及這個時代的許多人,在機械學的造詣上將來超過自己。
畢竟,但凡是能夠在歷史上留名的那些人,那怕就是看似平庸保守計程車人,他們一但把自己的才智投入到科學上,所取得的成就必定是驚人的,有時候,智商確實是硬傷。
所以,現在相比於親歷親為,朱明忠往往更願意充當“引路人”,指出一條路,讓這個時代的智者們去研究,那怕慢一點、那怕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也沒有任何關係。
對於1670年的大明而言,最不缺的就是時間。大明有足夠的時間的去發展科技,有足夠的時間去進行這場工業革命。
畢竟,相比於另一個時空中的英國,大明的工業革命整整提前了一百年!
也許就像是提醒朱明忠似的,在這個念頭於心底浮現出來的,那邊突然傳來了一聲汽笛聲,然後便可以聽到列車“咣鐺”作響的聲音由遠而近的傳來了。
順著聲音看去,可以看到一輛看起來有些原始,與後世的蒸汽機車相比,與其說是機車倒不如說像是玩具的蒸汽機車,拖曳著十幾節車廂,正由遠而近的駛來。
在火車駛來的時候,可以看到車廂裡許多乘客不顧外面下著的雪,開啟窗戶探出腦袋看著窗外。
他們在感受著撫面而來的風,感受著這速度,當然,朱明忠更相信,他們是在避免暈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