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大明鐵骨 > 第134章 大新聞

第134章 大新聞 (第1/2頁)

推薦閱讀:

青天!

千百年來,在中國一直代表著百姓的美好向往,百姓們視為民作主的官員為青天,將其與朗朗乾坤並稱,具體是從那個朝代起,開始有這個說法,已經無從考證了。但是現實的殘酷就在於,在數千年的歷史上,堪稱“青天”的官員,卻是少之又少。

現實中所謂的“青天”,往往都頗有諷刺意義——幾乎每一任地方官員,都會被治地百姓稱之為“青天”,所謂“青天”不過只是與戲臺上的戲子,與那離任時的“萬民傘”一般,不過只是一種買好官員的工具罷了。

所謂的“青天”往往不過只是百姓們一相情願的臆想而已,甚至是一種諷刺,即便是貪官汙吏,也可能為“青天”,也能有“萬民傘”。

不過,在興乾朝這一切,似乎正在發生變化,這倒不是因為興乾朝以大理院掌刑獄案件審理,以提刑使掌起訴,地方衙門監督的新式的司法體系,打破了過去知縣、知府獨攬刑獄審理大權,使得冤獄發生的機率大為減少。

而是因為在這些“兩張口”的官府衙門之外,還有一個“青天”,但這個“青天”並不皇帝派遣的,而是民意凝聚而成的輿論,儘管舊時也有士林的輿論,也曾一次又次讓官府灰頭灰臉的“不堪其擾”,但現在民意聚集的輿論不過只是幾張薄薄的報紙,而這價值不過幾文的報紙,往往會進入千家萬戶。

其實報紙對於大明而言,倒也不是什麼稀罕物。在唐朝就有了只行於官府的“邸報”,到了宋代時又有了行於民間的“小報”。是一種以刊載新聞和時事政治材料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沒有固定的報頭和名稱。“小報”是當時的一種習慣稱呼。其起始於北宋盛行於南宋。小報主要報道朝廷動態,皇帝詔諭等。不同於官報,小報的發行速度快,時效性強,而且為了迎合了讀者,其所發表的大多是中樞部門未公開的朝廷機密事件,因觸論朝庭言禁受到查禁。雖是如此,小報仍然受到士林以及在野的官僚的歡迎。

然而因為“小報”的影響力太大,嚴重衝擊了“朝報”的效果,尤其是其時不時會報道一些假新聞乃至謠言,所以宋代也曾全面禁止“小報”發行,規定凡是私下看“小報”者流放500裡,告發別人看“小報”者賞錢200貫。但由於“小報”確實很受市民喜愛,甚至許多政府公務員也以看“小報”為樂,所以雖然明令禁止,“小報”仍暢銷不衰。

在大明也曾有過興盛一時的民報辦報房,其更是從非法,變為合法行業。儘管在崇禎時期禁止民報抄傳邊事,但民報依然分佈於大江南北,其生意也是頗為興隆,這一切隨著滿清入關被徹底摧毀,滿清甚至以酷刑禁止百姓私傳小報。

不過,即便是對報產房徵稅的明朝,即便對於傳抄官府邸報的報紙,官府的態度也是加以抵制。但是這種態度到了興乾年後,被徹底改變了,早在興乾皇帝於江北潛邸時,為了傳播抗清思想,在輿論上打擊滿清,不僅由官府直接出資創辦了面向普羅大眾發行的《明報》,而且隨後又資助開辦了多家報紙。即便是在登極之後,仍然支援報紙的創辦和發行,而且還製造專門的法律管理、規範報紙的發展。

因為有法可依,所以報紙在興乾朝公開的發行之餘,報上的文章也不僅僅只是傳播朝廷的官令以及人事調動,早在反清期間,士人們就以筆為武器,在輿論上一點點的奪回失去的“山河”,用文字攻伐以維持大明的正統。在戰爭時期,士人的手中的筆是利劍、是長槍,而到興乾之後,隨著大規模戰事的結束,士人們手中的筆,也發生了變化,他們在報紙上指點河山,在報道國政的同時,又點評國政得失,以其犀利的文字維護著螻蟻小民們的利益,為其發聲。

千百年來,第一次,有人真正的為螻蟻小民發聲,儘管只是聲音,但是當報紙成為輿論,以文字為百姓發聲、鳴不平、申正義,並且屢屢讓貪官汙吏受到應有的懲罰時,這讓天下久盼青天而不得的百姓,在報紙上看到了“青天”的影子,並視為“青天”,視為其青天的一雙眼睛。

興乾五年二月,在應天府衙,一個看似簡單的報社易主悄無聲息的進行著——按朝廷的法度,申請辦報是極為煩惱的一件事,而且地方官府為了避免“麻煩”,尤其是在發現報紙對於他們來說就相當於盯著他們的一雙眼睛之後。對於報紙的態度也就越發的曖昧起來。從興乾三年後,往往都不再發放新牌照,所以想要辦報,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購買現有的舊報房,然後再改頭換面。

“哎,當年國姓爺,恐怕怎麼也沒想到,有一天,這《洪報》,居然會易為他名!”

主事的官員,瞧著登計證上的“朱成功”名字,不禁發出一聲感嘆。

《洪報》是當年國姓爺創辦的,是為了與《明報》一同爭取天下輿論,可誰能想到,不過只是幾年,這曾經發行於江南各地的《洪報》,就已經銷聲匿跡了。究其原因倒也不是因為其它,而是因為《洪報》的官府色彩,而這種官方色彩卻隨著閩王府的式微,導致了報紙發行範圍和發行量越來越少,最終變成一個不入流的報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現在,《洪報》更是已經停辦長達半年——再停六個月,官府就會直接取消其發行刊號。而這也是錢蓀愛等人能以1800兩的低價買下《洪報》的原因。現在的鄭家人壓根兒就沒有半包的念頭,或者想法。對於絕大多數鄭家人來說,他們所想的不過只是做一個富家公罷了,而且憑著鄭家的家產,他們完全可以做到幾代人不愁吃用,更何況他們還是大明的王侯。

這樣一來,現在的鄭家人往往都是小心翼翼的,唯恐引起朝廷的不滿,打破了這清閒而富貴的日子。這也是他們願意賣掉報紙的原因。

“幾位先生,這《洪報》易主後,可需要變更報名?”

對於官員的詢問,早有準備的錢蓀愛直接開口說道。

“嗯,就叫《公議報》。”

興乾五年二月初九,這一天,對於大明百言是一個再尋常不過的一天,可是對於大明輿論界而言,卻是極為重要的一天,這一天在短短數年後,其發行量、發生範圍不遜於〈明報〉的《公議報》,在這一天正式創辦。只不過這個時候,誰都不知道未來。

“幾位先生,辦報除了必須遵守朝廷相應法度之外,還要記住,如果兩年內每期發行量不超過300份,官府就會要求停辦,一年內每期連續發行量少於500份,亦是如此……”

此時,這般叮囑著的官員,壓根就不知道,一個周後,《公議報》的創刊號就發行了超過5000份——其購買者大都是南京以及江南士林士子,儘管“士子”這個群體,隨著八股取士的廢除而漸漸成為過去,可是他們在民間依然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而官員這些例行公事的叮囑,不過只是在過去的幾年裡,官府和報紙之間的角力中,官府學會的一些技巧。既然他們用法律來保護自己,那麼官服就學會了用規則來保護自己。透過設立一些規則,將一些小報紙排擠出市場。對於天下的官員來說,他們甚至想把發行量的限制再擴大十倍,然後好把天下所有私人的報紙通通都停辦了。

權利從來都是一個好東西。對於掌握權力的人來說,他們絕不願意被人監督,更不願意被無數雙眼睛盯著,哪怕是那雙眼睛,不過只是一雙非常普通的,甚至沒有任何力量的眼睛。

最新小說: 奮鬥在貞觀 三國:開局自爆身份,這天下穩了 靖康前夜,我成了鄆王趙楷 駙馬乃紅顏 紈絝修煉手冊 三國:我曹家長孫,開局毒翻赤壁 亮劍:我被李雲龍拜為大哥 大唐順風鏢局 帶著軍火庫到大明 山賊票號 人在三國,開局自爆穿越者身份 戰神文鴛 為政大明 開局狙了個大佐 空間第一農女 帶著手機闖大明 標準的領主生活 公主我真不是太監 大明鐵骨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