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恭迎陛下聖駕。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吧。朕說過多少次了,諸位卿家都是軍人出身,見到朕只要行軍禮就行了,不必行此揖禮。”
同樣換了一身紅『色』戎裝的朱明忠笑道。早在三年前,大明就已經頒佈了《大明禮制》參照先春秋戰國時期的禮制,規定文官在面聖時僅行揖禮,而武官則行軍禮。只有在祭天時,才行跪禮。
此外還特旨允許內閣、尚書以及上將軍以上的武官於御前可以端坐。而這一看似有違君臣之道的舉動,也被解釋成了效法春秋古法,當然,與其說是在復古,倒不如說是在借復古之名的名義,在禮制上進行革新。
“謝陛下。”
此刻的眾臣眼見一身戎裝打扮的陛下,那種莫名的親近感自然油然而生。
雖說在場勳貴之中,不少都是隨陛下多年的老將,可是卻也有很多出身於閩藩或者江西甚至於晉藩。而這種出身上的不同,至少現在被軍裝給彌和了。而君臣關係之下,君是君,臣是臣是不假,可也有遠近,而此時,陛下身著軍裝入席,卻無疑是在告訴他們,他們都是相同的,他們同屬於一個團體。
也許是體會到了陛下的心意,因此所有人都懷揣著受寵若驚的心情入席了。
雖然開始的時候,場面顯得有些侷促,好在作為皇帝的朱明忠本人對君臣之別原本就不放在心上。加上他與在場的不少將領都曾一同征戰過沙場。只要幾杯酒下肚,再歷數一番過往,現場氣氛頓時熱鬧了起來。
在歌舞之中,朱明忠舉起酒杯向眾人開口說道。
“沒想到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從當年清虜入寇,竊居中原,天下漢人但凡有血『性』者皆不甘為奴,若是沒有的諸位在沙場上的出生入。就沒有我大明今日的中興。來!朕在這裡再敬諸位一杯!”
又一次端起了酒杯,朱明忠語重心長的說道。
“陛下言重,當年若非是陛下於南京力攬狂瀾,血戰通濟門,使我北伐大軍奪取南京。後來更是領兵北上江北,為我江南屏障,如此才奠定我大明中興之勢,如果沒有陛下,又豈有今日。”
萬禮同樣舉起了酒杯,恭敬的說道。出身於閩王府的他對於自己的的身份自然非常清楚,他知道作為大臣,應該把功勞夫於陛下,更何況,現在想想,陛下確實於天下有大功,現在每每回想起來,如果當年不是陛下奪下了南京,不定北伐大軍會在南京城下遭到什麼變故,也許北伐很有可能會失敗,那對大明中興來說,無疑將是一場災難。
“是啊。如果沒有陛下,國姓必定會為清虜所『惑』,中其緩兵之計,若是如此指不定北伐就會失敗,若是那樣,也許我大明又談何中興。”
馬信的緊跟著舉杯附和道,他也是鄭成功的麾下,自然知道,當年鄭成功是怎麼中的他人的緩兵之計。當然也知道,陛下當年一舉打下南京城,對於大明的重要『性』,只不過,那個時候,又有幾個人會在意陛下的功勞呢?
那個時候,陛下是人微言輕,或許人們會傳道著陛下的武勇,忠義,但是人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國姓是如何取得了北伐的成功,至於陛下,直到他崛起江北之前,誰又會在乎他呢?
可是現在卻不一樣,只要抓住機會,沒有任何人會錯過拍馬屁的機會,就像現在。
有他們開了頭,接下來眾人自然是你一言我一語的在那恭維著陛下。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