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進入房間後,心中苦悶的她,揮手讓大家都退了出去。她自己坐在椅子上,繼續想著國公和太后談的事。她知道近幾來,大傢伙對將來變得越來越『迷』茫了,過去,他們之所以接受永曆的冊封,是因為有共同的敵人——滿清,那個時候,清虜才是最重要的敵人,所以他們才接受永曆的冊封。
可是現在,隨著前年武昌被明軍克復,很快興城知縣也獻城歸順明朝。大傢伙的處境就變得尷尬起來,他們一方面是永曆冊封的“明軍”不假,可是另一方面,他們自稱“大順軍”,過去他們的敵人,滿清佔據著城市,把他們『逼』入山野之中,而現在,明軍收復了各城,他們又該怎麼辦?
是應該出山,還是繼續留于山林?
儘管她並不知道,太后和國公會如何選擇,但是大傢伙一直在爭論著,每一次爭論到最後都是不了了之,若不然的話,恐怕大家早就出山了,如何像現在默默地呆在山野之中,可這又又豈是長久之計?
她想了一陣,又在心中嘆息:
“唉!若是明朝也派兵來打的話,到時候,弟兄們又豈會像過去一樣皆願戰死,不願偷生苟活,這兩年,每都有弟兄偷偷下山去,唉,這麼下去,總也不是個辦法!”
過去,弟兄們之所以皆願戰死沙場,不願偷生苟活,是因為他們不願意剃髮,不願意為韃虜之奴,可是現在不同了,這下已經重新回到漢饒手中,他們也是“明軍”,若是明朝大軍壓境的話,肯定有不少人願意投降。
而最要命的是什麼?
是每都有弟兄偷偷下山!
在被弟兄們稱為“太后宮”的正房裡,中間就是高夫人平常接見部下和與人談話的地方。現在她正面向南坐在一把有靠背的椅子上。面前是一張式樣簡單的長桌,桌前掛著已經舊聊繡著龍鳳的黃緞桌圍,這是當年從京師帶出來的,這些年,也就是這樣的物件沒有丟下來。椅子上也有黃緞的椅墊。儘管高夫人被隆武帝賜為“貞義夫人”,可是她仍然還保留著一些身為皇后的排場。對待重孫子輩的李來亨,高夫的態度十分親牽而李來亨卻對也她極為恭敬,始終保持著君臣禮節。這不僅僅是一個禮節問題,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他現在坐在高夫人左前邊的一把椅子上,這樣坐法也體現著一些君臣禮節。
他們已經談了一大陣了。因為談到了剛剛送來的關於清朝朝廷已經逃入西安的訊息時,在為清虜已經勞途末路而歡喜的同時,又不由得想著今十三家的處境,都感到心中沉重。如今的局面或許是清虜已經是窮途末路,但是他們同樣也是到了最後關頭。
高夫人和李來亨兩人都在默默中想著往事,有片刻工夫沒有再話。高夫人幾次打量李來亨,心裡懷著一種特別的親近。親近的是,他是李過的義子,而李過是闖王的侄子,雖他是李過的義子,可卻也是李家人。
這些年,自從李過戰死之後,這忠貞營也全虧了他,才支撐到今。而現在兩人想著眼下的局勢,不覺沉默下來。
又過了片刻,李來亨抬起頭來,猶豫片刻向高夫人道。
“太后,當年先父在世的時候,之所以接受明朝冊封是為了合力滅虜,是為了下百姓不為異族之奴,現在,現在下平定,且從興城傳來訊息,皇上不日既將還朝京師,兒臣以為,以為……”
猶豫片刻,李來亨道。
“以為,我等亦可出山……”
這一句“亦可出山”,聽在高夫饒耳中,讓她的心頭微微一顫。高夫人正要開口話,一個宮女匆匆進來,向高夫人啟稟道:
“太后,這寨外有人拿興國侯的印信求見太后……”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