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手頭上有了拆遷款,有了本錢和底氣,就都跟村委申請,也在那邊建了民宿和各種燒烤營地。
村委本來就樂意大家都活動起來,所以審批特別快。
村幹部還害怕宋盈君不高興,還開了會想著怎麼給宋盈君做思想工作,還推了個新人去跟宋盈君說,怕挨罵。
結果宋盈君特別高興:“這個好啊,到時這兒形成一個品類集聚,我的生意更不用愁了。”
新人不明白:“品類集聚?”
宋盈君笑著解釋——
“這麼說吧,如果這個地方只有我一間民宿,除了團體訂單,普通遊客可能會考慮來不來我這兒住。”
“但如果這裡一條街全是民宿,那遊客只會想‘我訂那兒的哪間民宿’,他們就會預設來咱們這兒旅遊就一定住這邊。”
“同理,也可以用在其他吃的,喝的,玩的品類上,到時這裡就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商圈,人流自然就來這裡,我連廣告費都省不少。對於你們來說,也能集中管理,更省力。”
新人感覺自己被上了特別深刻的一課,回到辦公室就埋頭寫報告遞上去。
幹部們一看,又是一番感嘆。
衛疆真是好福氣,上輩子得做了多少好事才能娶到宋盈君這種媳婦。
這格局!就是做大事的人!
內力外力一起使,海邊那一帶很快就形成了一個以民宿群為主的小小商業圈。
海邊的地濕,鹽分高,加上衛家湧氣候問題,本來就不怎麼能種東西,用來辦民宿最合適不過。
拆遷的範圍也沒到海邊,遊客呢,除了環村路進村,還可以從鎮上經村裡的新橋從村尾進村,一進村就有旅遊車免費送他們到海邊。
整體的旅遊生意那是一點兒影響也沒有。
這些都是宋盈君跟村裡的幹部一次又一次開會給商量出來的。
當然實施的過程中有阻力,但宋盈君自己帶頭幹,她個人生意做得大,大家都相信她,見她幹了,大家都願意跟著。
沒過幾年,衛家湧就並村成功了,成了衛家鎮。
又過五年,衛家鎮的回遷房全面建好,村民們都搬回了回遷房裡。
這一下,向寧鎮就空了一大半。
又過了兩年,向寧鎮上的大部分廠房因為一直丟空,也沒人願意再去接手,鎮上的基本設施也跟不上了,一問就是沒錢了。
宋盈君和衛疆在相關人員牽線的情況下,捐了錢建好了鎮上主要的幾條大路,但是經濟還是沒有起色。
因為向寧鎮之前算是重工業小鎮,鎮上百分之八十都是廠,剩下百分之十幾就是員工宿舍,還有百分之幾的人壯著膽子自己幹個體。
別的就沒有了。
所以工業沒了之後,商業發展不起來,旅遊業就更別提了。
但聽說鎮上有心搞,上面就撥款。
可這幾年下來,還是一點兒起色也沒有。
最後上面查出了,鎮上的不少內部人貪了不少錢,把上面撥來的款都吞了,才導致這樣的局面,上面一怒,就把相關人員給雙規了,向寧鎮也並給衛家鎮管。
衛家鎮順勢升成了衛家縣,原向寧鎮成了衛家縣北區,原來的衛家湧本村,成了老區,也叫衛家縣南區。
衛家縣接手“北區”之後,還是多次請了宋盈君做顧問,一次次地討論,想辦法“活化北區”。
宋盈君再怎麼在外生活多年,她也是在向寧鎮長大的,對這個地方熟悉得很。